[发明专利]地铁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特征参数的测定和估计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423612.6 | 申请日: | 2015-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5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 发明(设计)人: | 于广明;王继亮;袁长丰;李冰冰;张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 |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万桂斌 |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地铁 隧道 施工 引起 地表 沉降 特征 参数 测定 估计 方法 | ||
1.一种地铁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特征参数的测定和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第一步:本地区已挖地铁隧道勘察、施工及支护有关参数的确定;
第二步:本地区已挖地铁隧道地表沉降的观测及沉降数据的记录;
第三步:本地区已挖地铁隧道地表沉降特征参数的计算,包括沉降槽宽度、地层损失率、沉降槽宽度系数、影响角;
第四步:将本地区已挖地铁隧道的资料参数和监测数据,以及拟合出的各个情况的地表沉降特征参数录入数据表格,寻找数据之间的关系及规律。
第五步:本地区待挖地铁隧道地表沉降特征参数的估计:确定待挖地铁隧道勘察、施工及支护有关参数,根据第四步得到的规律,从数据表格中寻找与已有参数一致或大致相似的,来估计待挖地铁隧道的地表沉降特征参数,再通过估计的特征参数,代入Peck公式绘制地表沉降槽曲线,估计影响范围;
所述本地区指一个地铁规划区域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的具体工作内容为:
(1)、收集地铁隧道穿越线路有关水文、地质资料,查明地铁隧道穿越线路水文地质条件与类型,确定地表水与岩层含水层及地质结构的分布特征;
(2)、确定地铁隧道结构的参数,包括地铁断面尺寸参数和地铁开挖深度参数,所述地铁断面尺寸参数包括地铁洞径、地铁洞高、地铁轮廓线、地铁实际开挖轮廓线,所述地铁开挖深度参数包括地铁埋深,地铁实际开挖埋深;
(3)、确定地铁隧道施工的参数:包括支护方式、开挖方式、开挖速度、开挖进尺、振动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方式包括衬砌、衬砌+全断面注浆、衬砌+大管棚;开挖方式包括上下台阶开挖法、全断面开挖法、三台阶七步开挖法、中隔壁法、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的工作内容包括建立观测站:
(1)设站地区,在观测期间不受邻近开挖的影响;
(2)观测线设在地表沉降的横主断面上;
(3)观测线的长度大于地表沉降的范围;
(4)观测线上设置数个测点;
(5)观测站的控制点设在沉降槽范围以外,埋设牢固。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的监测方法和内容为:
(1)根据设计文件有关资料和现场情况在施工前布设基准点,利用布设GPS点和导线点在隧道附近布设三个基准点,形成系统的水平、垂直位移观测网;基准点布置在离隧道施工沉降区大于30m施工影响范围外的稳定面上,且保证相邻点位的通视;沉降观测采用闭合路线或附合路线进行,便于测量精度检核,三个基准点便于自身稳定性检测;(2)利用基准点布设测点,沿隧道纵向开挖洞室中线每10~20m且垂直中线布置沉降观测断面,每个观测断面布置15~20个测点,测点横向间距范围为2~5m,隧道中线附近的测点密度大于远离中线处;测点统一编号,并作初始观测值的测定;沉降观测开始后对每一工程按既定观测频率,用同一编号的观测仪器进行观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次观测记录沉降数据的同时,记清数据对应的地铁隧道勘察、施工及支护有关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准点与测点的确定采用配铟钢尺的电子精密水准仪,测量精度为±0.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未经青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2361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保护系统、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移动医疗信息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