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酸碱无卤阻燃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422945.7 | 申请日: | 2015-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620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 发明(设计)人: | 耿建新;许林利;丁斌;王成望;黄勇;蒋士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广东中科顺威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77/06 | 分类号: | C08L77/06;C08L63/02;C08K13/04;C08K7/14;C08K3/32;C08K3/38;C08K5/544;C08K5/5435;C08K5/52;C08K3/34;C08K5/3492;C08K5/5313;C08K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7 | 代理人: | 张文祎 |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酸 碱无卤 阻燃 玻璃纤维 增强 尼龙 66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耐酸碱无卤阻燃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其中,所述复合偶联剂选自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环氧树脂以1:10~20重量比混合的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酸碱无卤阻燃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酸碱无卤阻燃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为无碱玻璃纤维,所述无碱玻璃纤维单根纤维直径为7~15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酸碱无卤阻燃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卤阻燃剂为磷类、氮类或其它无机类阻燃剂中的两种或多种的复合,所述磷类阻燃剂选自红磷、微胶囊化红磷、磷酸铵盐、聚磷酸铵、次膦酸盐、三羟基磷酸酯、烷基磷酸酯、芳基磷酸酯和环状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氮类阻燃剂选自三聚氰胺、三聚氰胺磷酸盐和三聚氰胺尿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无机类阻燃剂选自滑石粉、氧化硼、硼酸锌、氢氧化镁、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锑以及三氧化钼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耐酸碱无卤阻燃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卤阻燃剂选自磷类和无机类阻燃剂以2:1重量比混合的混合物、氮类和无机类阻燃剂以2:1重量比混合的混合物或者磷类和氮类以1:1重量比混合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酸碱无卤阻燃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包括分散剂、润滑剂、增韧剂、成核剂、抗氧化剂和抗滴落剂;所述环氧树脂选自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S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氢化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酚醛型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环氧树脂的分子量为2000~30000。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耐酸碱无卤阻燃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经复合偶联剂中的部分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处理后的无卤阻燃剂、助剂和尼龙66树脂加入高速混合机中充分混合3~5分钟,得到混合物A;
2)将剩余复合偶联剂加入到步骤1)制得的混合物A中,高速混合2~6分钟后出料,得到混合物B;
3)将步骤2)制得的混合物B与玻璃纤维放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经过拉条、冷却、切粒、干燥处理,即得到耐酸碱无卤阻燃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颗粒;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转速为180~260转/分钟,所述双螺杆挤出机共有九个加热区段,各段温度从加料口到机头分别是235~250℃、265~275℃、270~280℃、270~280℃、265~275℃、265~275℃、260~275℃、260~275℃、260~27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耐酸碱无卤阻燃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无卤阻燃剂的制备方法为将两种或多种磷类、氮类或无机类阻燃剂预先进行高速混合10分钟,然后加入0.1份的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并进行高速混合2~5分钟,即得到经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处理后的均匀分散的无卤阻燃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耐酸碱无卤阻燃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复合偶联剂的加入方式为先将剩余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放入高速混合机中与步骤1)制得的混合物A进行高速混合1~3分钟,然后再将全部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或环氧树脂加入混合机中高速混合1~3分钟。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耐酸碱无卤阻燃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优选地,所述双螺杆挤出机从加料口到机头的各段温度分别为235℃、265℃、270℃、270℃、265℃、265℃、260℃、260℃、2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广东中科顺威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广东中科顺威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2294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