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整体作业式锚杆结构及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510422456.1 | 申请日: | 2015-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0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安鑫;刘书羽;张振禹;季忠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74 | 分类号: | E02D5/7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刘玥 |
地址: | 300451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整体 作业 式锚杆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施工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可整体作业式锚杆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普通锚杆施工技术中,一般都是先用钻机钻孔或洛阳铲成孔,然后清孔,下锚筋,灌注水泥砂浆或水泥形成锚杆,这是目前绝大部分锚杆的施工方法。该方法成熟、简单,但对于富水性好的砂层,该施工方法难以实施,主要原因是成孔困难,砂层容易塌孔,以至于无法下锚筋。此外,在软土地区,由于软土的摩阻力小,锚杆需要设计较长才能具有一定的抗拔力,软土层容易缩孔,下锚筋也非常困难。这些都需要采取复杂的工艺及工序才能完成锚杆的施工,既增加成本,又延迟工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整体作业式锚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施工结构能在成孔的同时下锚筋以及灌注水泥浆,把成孔、下锚筋和注浆3个过程合在一起进行,实现了成孔扩孔、下锚筋和注浆过程的整体作业,可有效地解决砂层中锚杆施工时下锚筋困难的问题以及软土地层中锚杆抗拔力小的问题,同时省却了普通锚杆施工技术所需的注浆管,并且在用钢绞线作为锚筋时,可以较方便的下锚,而不需要借用其他杆件作为辅助,扩大了适用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整体作业式锚杆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钻杆和钻头,所述钻杆与钻头均为空心结构,钻杆或钻头上活动套接有挂钩,位于所述挂钩前端的钻头上设置有钻片,所述钻头上还设置有出浆孔,所述挂钩通过搭扣连接方式连接有锚筋。
所述锚筋由钢绞线构成。
所述钻杆与钻头采用螺纹连接。
根据所述可整体作业式锚杆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钻孔:确定钻孔孔位及方位角并标记,放置钻机且保持平稳,采用无水干钻方式钻井,通过钻头或钻杆上的挂钩带动锚筋向前跟进;
(2)注浆:采用机械拌合水灰比0.45-0.50的水泥浆作为注浆浆液,搅拌均匀,采用压力活塞式注浆泵进行注浆,注浆压力大于0.4MPa,小于2MPa,注浆浆液经过钻头上的出浆孔流入钻孔,随着注浆浆液的注入,逐步将钻杆3向外拔出,在拔出过程中保证出浆孔始终埋在注浆浆液内,注浆结束后稳压15-20min,以使注浆充分;
(3)封锚:注浆浆液凝固稳定后,切掉长出的锚筋,凸出锚筋的长度大于30mm,用环氧树脂涂封凸出的锚筋,并配置钢筋网片,用细石混凝土进行封闭,清理现场,完成施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钻杆与钻头均为空心结构,钻杆或钻头上活动套接有挂钩,挂钩相对钻头和钻杆只能转动不能移动,挂钩通过搭扣连接方式连接有锚筋,钻头上设置有钻片和出浆孔,因此可将成孔、下锚筋和注浆3个过程合在一起进行,所需配件较少,不需要专门的注浆管和辅助下锚杆件,施工时速度快,实现成孔扩孔、下锚筋及注浆工序的整体式作业。
(2)本发明结构在软土层或砂层中施工时,不会出现塌孔或者缩孔问题,容易下锚。
(3)本发明施工方法对注浆压力严格把控,将成孔扩孔、下锚筋和注浆过程进行整体作业,稳定高效,整体提高锚杆的抗拔力,且方便在钢板桩、搅拌桩、混凝土桩或地下连续墙上等其他支护结构上开孔施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钻头2-钻杆3-挂钩4-钻片5-出浆孔6-锚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可整体作业式锚杆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钻杆2和钻头1,钻杆2与钻头1采用螺纹连接,钻杆2与钻头1均为空心结构,钻杆2或钻头1上活动套接有挂钩3,挂钩3可相对钻头1自由转动,但不能自由移动,挂钩3通过搭扣连接方式连接有锚筋6,钻头1向前钻进时,带动锚筋6向前跟进,通过钻杆2向孔内灌注水泥浆等固化物,到达预定孔深后,拔出钻杆2及钻头1等部件,仅留下锚筋6与固化物共同形成锚杆,其中锚筋6由钢绞线构成。
本发明锚杆结构的施工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224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