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病毒性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口服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20634.7 | 申请日: | 2015-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47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刘玲;王建刚;邱相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815 | 分类号: | A61K36/815;A61P17/00;A61P31/12;A61P17/12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牛爱周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病毒性 皮肤病 中药 组合 口服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组合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病毒性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同时还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病毒性皮肤病的口服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病毒是一类比细菌更微小的病原体,其种类繁多,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可通过不同途径侵入人体而引起疾病。由病毒引起的皮肤黏膜病变,称为病毒性皮肤病。病毒对人体不同组织有其特殊的嗜好性,因此其所致的病毒性皮肤病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水痘、扁平疣、寻常疣、传染性软疣、麻疹、风疹、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等。
中医认为,病毒性皮肤病是由湿、热、毒邪浸润肌肤所致。其发病多由于感受外来风湿热疫毒,或风寒邪气,入里化热,致使风热壅肺,毒热炽盛,燔灼气血,外发肌表。毒透肌肤,则疹色发红,肌肤红肿灼痛,或有白腐霉烂;发于肌肤而见皮疹,则疹色瘀红,化为疱疹,疱浆清亮。若邪盛正衰,湿热炽盛,则疱疹色暗不鲜,疱浆晦浊。
疣是一种发生在皮肤浅表的良性赘生物,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皮肤黏膜所引起。临床分为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掌跖疣和丝状疣。西医认为疣多发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因其皮损形态及部位不同而名称各异。如发生于手指、手背、头皮等处者,称千日疮、疣目、枯筋箭或瘊子;发于颜面、手背、前臂等处者,称扁瘊;发于胸背,皮损中央有脐窝的赘疣,称鼠乳;发于足跖部者,称跖疣;发于颈及眼睑,呈细软丝状突起者,称丝状疣或线瘊。隋《诸病源候论·疣目候》云:“疣目者,人手足边忽生如豆,或如结筋,或五个或十个,相连肌里,粗强于肉,谓之疣目。”本病西医亦称疣,一般多由风热毒邪搏于肌肤而生:或怒动肝火,肝旺血燥,筋气不荣,肌肤不润所致。跖疣;多由局部气血凝滞而成,外伤、摩擦常为其诱因。
由于病毒性皮肤病病种多,不同的病种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但其总的病因病理是感染时邪病毒与湿热蕴郁。因此,清热解毒祛湿法为其总的治则。现代医学的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等均为外来毒邪,即“外邪、疫毒”侵袭人体而致病,常表现为红、肿、热、痛等一派热象,因此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这与现代药理研究中抗菌、抗病毒作用相一致。目前治疗各种疣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多采用冷冻、高频电刀、激光、外敷腐蚀性药物、口服病毒灵片等进行治疗。上述治疗方法大多为创伤性疗法,患者痛苦,易出瘢痕,易感染,特别对大面积发病患者治疗困难,且疗效差,易复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病毒性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对病毒性皮肤病疗效显著,愈后不易复发。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病毒性皮肤病的口服剂。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病毒性皮肤病的口服剂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治疗病毒性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黄柏10~30份,酒大黄10~30份,枸杞子20~40份,板蓝根50~70份,党参20~40份,黄芪40~80份,当归10~30份,黄芩20~40份,甘草1~3份。
优选的,所述的用于治疗病毒性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黄柏20份,酒大黄20份,枸杞子30份,板蓝根60份,党参30份,黄芪60份,当归20份,黄芩30份,甘草2份。
本发明的用于治疗病毒性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中,各组分中药的药性药效如下:
黄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功效。《本经》:“主肠痔,女子漏下赤白,阴阳蚀疮”;《珍珠囊》:“除下焦湿肿”。主治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痈疽疮毒、皮肤湿疹等。黄柏有抗菌、抗炎、解热、增强免疫、抗氧化等作用。研究发现黄柏含小檗碱等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多种致病细菌有抑制作用,对某些皮肤真菌亦有抑制作用,用于湿疹等皮肤科渗出性疾病,具有良好效果;黄柏可以延缓疱疹症状发作或扩散时间,延长小鼠生存时间,显著降低小鼠的死亡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206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