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智能烧水装置、烧水系统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18806.7 | 申请日: | 2015-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782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方周荣;邱象晚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越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21 | 分类号: | A47J27/21;A47J36/24;A47J3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烧水 装置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智能烧水装置、烧水系统及控制方法,通过利用自动翻盖装置、出水弯头自动旋转装置对应设计了全智能烧水系统和方法,通过各种人机交互方式如烧水壶或加热底座的按键操作,或是智能移动终端上操作,进行一键式智能烧水。整个烧水过程从加水、加热到开盖冷却、维持恒温,实现全自动化,用户无需额外进行其他操作便能完成烧水,简单方便,且更安全、更人性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烧水装置、烧水系统及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全智能烧水装置、烧水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烧水装置,如电热烧水炉和电磁炉,必须直接在控制面板上按动机械按键或在触摸面板上触摸操作相应的功能键来启动,这样操作的距离就受到限制即必须是伸手够得着的距离,同时,设备工作时,人必须在旁边看着,以防水烧开后还继续烧,浪费电能或干烧引起火灾,或水烧开后溢出来等等不安全因素,使用非常不方便。
此外,由于操作面板空间有限不能设置太多的功能按键或触摸键,功能会比较少,不能满足用户的更多功能的使用需求。现有的烧水装置中水壶和加热底座不具有智能操作功能,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智能控制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全智能烧水装置,包括加热底座、烧水壶和出水龙头,该加热底座包括电磁加热装置、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主控电路,该电磁加热装置的加热线圈设于加热底座上表面的加热区下方,并与主控电路连接,该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主控电路连接;该烧水壶放置在该加热底座的加热区上,包括壶盖、壶柄和水壶主体,该壶柄设有MCU主控电路板、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和自动翻盖装置,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与MCU主控电路板连接,所述自动翻盖装置设在壶柄内,包括第一步进电机和传动组件,所述第一步进电机带动传动组件并与MCU主控电路板连接,所述传动组件连接壶盖,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通过无线信号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连接;该出水龙头包括出水立柱、出水弯头和自动旋转装置,该出水弯头与出水立柱的顶部枢接,该出水立柱的底部固定在加热底座上,所述自动旋转装置设在出水立柱内,包括第二步进电机和旋转组件,所述第二步进电机带动旋转组件并与主控电路连接,所述旋转组件连接出水弯头,所述加热底座设有无线充电发射模块,该无线充电发射模块与主控电路连接,该加热底座内部设有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并且该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设于靠近加热底座上表面的位置,所述烧水壶设有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和电池,该电池连接无线充电接收模块,该电池为可充电电池。该无线充电接收模块与MCU主控电路板连接,该烧水壶的壶柄底部设有无线充电接收线圈。
进一步的,该电池为可充电电池。
进一步的,所述烧水壶的水壶主体内部设有水位探针和水温传感器,所述水位探针包括最低水位探针和最高水位探针。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底座的抽水泵、电磁阀或出水龙头的出水管路中设有水质探针,所述水质探针与主控电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为WIFI模块,该WIFI模块连接后台服务器,并向后台服务器发送烧水装置上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水质信息、烧水壶内水位、水温情况等,后台服务器将数据转发到用户的手机上,并根据水质信息执行净水装置的滤芯更换提醒,用户可通过手机APP接收这些数据和提醒。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为红外通信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烧水壶的壶柄上还设有显示屏和按键。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底座内部设有语音模块,该语音模块与主控电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底座设有人机交互模块,所述人机交互模块与主控电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包括加热底座上的的操作区、烧水壶上的按键及显示屏、和智能移动终端,所述操作区上亦设有显示面板,后台服务器推送的信息在该显示面板上显示,用户根据显示面板上的信息,可通过智能移动终端或者操作区上的按键进行交互和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越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越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188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