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营运车辆道路交通事故风险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18117.6 | 申请日: | 2015-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700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方媛;姜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交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8G1/16 | 分类号: | G08G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23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营运 车辆 道路 交通事故 风险 识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交通安全防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营运车辆道路交通事故风险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尽管我国的人均汽车保有量仅为0.09,但随着道路里程的不断增加和运行环境的持续改善,过去20年民用汽车保有量增加了12.5倍。急剧增长的道路出行需求与缺乏经验的交通安全保障体系之间的矛盾,使得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非常严峻,带来了诸如交通事故数量增加及其严重程度加剧等负面影响。2013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伤亡人数27万余人,仅次于印度。以万车死亡率衡量,2012年我国万车死亡率为3.7,而同期美国为1.3,日本为0.6,法国为0.9,英国仅为0.5。由此可见,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十分严峻。交通事故数据统计显示,营运车辆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比例远远高于其它用途的车辆。而道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的内容较多,故在运营、管理过程中易造成管理疏漏,安全隐患多。因此,对我国营运车辆道路交通事故致因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对减少营运车辆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我国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目前,交通事故致因机理的研究正朝系统论的方向发展,即由最初单纯寻找事故的致因因素向阐述事故演变过程的方向延伸,将事故的致因因素集看作一个系统,建立具有一般性的数学模型或图模型描述事故的因果逻辑关系及风险转化路径,输入容易观测的因素值即可对事故演变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的影响进行评估。已有的研究建立了事故发生与人员行为、车辆特性、道路环境、管理条件等事件间的线性因果关系,但是,对于事件间的复杂交互性、动态性及实时性的解释远远不够,许多事故影响因子可能被隐藏。
营运车辆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极少是单一原因诱发的,而是事故影响因素序列连锁反应的结果。如果能及时抽掉事故风险链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许多重大伤亡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事故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以及过去认知手段的缺乏,我国在营运车辆道路交通事故连锁反应机理的研究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不能有效解析营运车辆道路交通事故的因果性和潜伏性,极大地削弱了我国对道路交通事故的防治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适用于营运车辆道路交通事故关键风险路径甄别的方法,分析诱发营运车辆道路交通事故的事件序列和风险度。本发明的主要研究内容为:首先,建立典型营运车辆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库,构建事故连锁反应的有向图模型,解析事故上下游信息与道路交通事故的关联性;然后,将有向图模型转换成随机Petri网模型,验证模型结构的合理性和进行系统性能分析,并计算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最后,设计关键事故链识别算法,甄别需重点监控的事故链。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1)获取和处理事故数据,构建营运车辆道路交通事故连锁反应的有向图模型。
以营运车辆道路交通事故案例为样本,建立营运车辆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库S=(S1,S2,…,Sn)。以有向图的相关知识为基础,构建单起事故演变的有向图模型,表达事故诱发因素之间的耦合关系及其状态变化。对比梳理单车事故与多车事故从安全风险到事故发生的风险演变轨迹,系统提取事故连锁反应的差异序列L=(L1,L2,…,Ln),并根据序列间事故诱发因素的连接关系,建立营运车辆道路交通事故连锁反应的综合有向图模型。
(2)综合有向图模型向随机Petri网模型的转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交通学院,未经山东交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181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性能建筑玻璃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