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开关及火线取电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417376.7 | 申请日: | 2015-07-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422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 发明(设计)人: | 夏俐;崔傲;赵千川;王福林;管晓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G05B19/0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大威 |
| 地址: | 10008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开关 火线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开关及火线取电方法,所述智能开关包括:分压装置;手动开关;开关执行装置;变压装置,变压装置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变压装置用于将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接入的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电池模块;无线模块和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无线模块接收到的开关信号指令对开关执行装置进行控制,其中,无线模块和控制装置由电池模块和/或变压装置输出端供电。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开关能够替换现有墙壁开关,并且具有完全相同的电气接口,无需额外布线,同时具备手动物理开关和无线遥控开关两种操作方式,方便用户操作,以及解决了在只有火线没有零线的开关电路中的设备供电问题而无需更换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建筑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开关及火线取电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和建筑设备技术的发展,智能建筑理念和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和完备,智能建筑在提供人们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居住环境的同时,能够利用先进的技术和优化的运作来降低建筑能耗,减少碳排放。其中,建筑中各类设备和环境数据的信息化采集和控制是实现智能建筑的基础,如带有无线通信模块和控制功能的空调、灯光、百叶、窗户、冰箱等。另一方面,由于绝大多数现有建筑都不属于智能建筑范畴,如果对其按照智能建筑的技术标准进行改造,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如何在现有建筑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尽量最小化所需要额外设备、布线,使得现有设备与智能建筑设备之间能够实现平滑升级,是智能建筑技术领域的重要问题,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其中,灯光的智能控制是智能建筑设备控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现有大多数建筑的灯光都是由物理的墙壁开关进行通断控制,实现建筑灯光的智能控制的第一步就是要将传统的物理墙壁开关改造成具有远程遥控能力的开关,同时尽量降低所需要的额外布线和设备需求。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将无线模块与现有墙壁开关进行整合,通过无线模块与控制中心进行通信,传送开关控制指令。但是该方法往往面临无线通信模块的电源供应问题。如果利用灯具装置现有电路进行供电,由于根据建筑室内电路布线标准,墙壁开关电路只有一根火线,没有零线,无法在此形成电路回路来供电,增加新的零线则需要额外布线,给现有建筑设备的升级改造带来困难。如果将开关装置置于灯具灯泡电路附近,虽然可以较方便引出火线和零线构成供电回路,但是由于灯具位置往往处于天花板,无法安装便于操作的传统物理开关,只能进行无线远程操作来控制灯光,不能提供物理开关,并在无线模块出现故障时导致无法开关灯的问题。如果使用电池来解决供电回路问题,则会存在电池工作寿命和电池更换问题,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智能开关及火线取电方法,该智能开关更换简单,无需额外布线,并且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智能开关,包括:分压装置,所述分压装置的一端与市电火线相连;手动开关,所述手动开关与所述分压装置的另一端相连;开关执行装置,所述开关执行装置分别与所述手动开关、控制装置和照明灯相连;变压装置,所述变压装置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入端分别对应地与所述分压装置的一端和另一端相连,所述变压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接入的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与所述变压装置的输入端相连;以及无线模块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无线模块、所述电池模块和所述开关执行装置相连,用于根据所述无线模块接收到的开关信号指令对所述开关执行装置进行控制,其中,所述无线模块和控制装置由所述电池模块和/或所述变压装置的输出端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173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