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寒凝气滞型胃痛中药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17216.2 | 申请日: | 2015-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560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王乾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乾林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2 | 分类号: | A61K36/9062;A61P1/00;A61P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6500 安徽省阜阳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气滞 胃痛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寒凝气滞型胃痛中药。
背景技术
胃病,实际上是许多病的统称,它们有相似的症状,如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饭后饱胀、暖气,返酸,甚至恶心、呕吐等等,临床上常见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胃息肉,胃结石,胃的良恶性肿瘤,还有胃粘膜脱垂症,急性胃扩张,幽门梗阻等,寒是阴邪,它的性质是凝滞而收缩,易伤阳气,人体血气是喜温而畏寒,寒则气的流通受阻,产生痉挛疼痛的症状,中医所称的寒凝气滞型胃痛,是指胃部寒邪凝聚,出现气滞疼痛,目前市场上治疗胃病的中药多数疗效较慢,西药多数治标不治本,容易导致病情反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寒凝气滞型胃痛中药。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寒凝气滞型胃痛中药,其由以下组分的中药原料制成:
香附20-22g、良姜15-18g、香薷7-9g、野荆芥10-11g、柽柳3-5g、地锦草5-8g、地稍瓜18-20g、樟树叶9-10g、荛花3-5g、红蓝草2-5g、三点金8-10g。
将香附、良姜、香薷、野荆芥、柽柳、地锦草、地稍瓜、樟树叶、荛花、红蓝草、三点金,放入6°陈醋中浸泡30-35天,取浸泡液按1:10的比例加水稀释,得到本发明一种治疗寒凝气滞型中药。
本发明组方对症下药,尤其适用寒凝气滞型胃痛,具有化湿开胃,行气止痛,温中散寒的功效,放入6°陈醋中浸泡,可起到增加药效的作用,能够协助消除胃部炎症,加快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香附20g、良姜15g、香薷7g、野荆芥10g、柽柳3g、地锦草5g、地稍瓜18g、樟树叶9g、荛花3g、红蓝草2g、三点金8g,将香附、良姜、香薷、野荆芥、柽柳、地锦草、地稍瓜、樟树叶、荛花、红蓝草、三点金,放入6°陈醋中浸泡30天,取浸泡液按1:10的比例加水稀释,得到本发明一种治疗寒凝气滞型中药。
实施例2:取:香附22g、良姜18g、香薷9g、野荆芥11g、柽柳5g、地锦草8g、地稍瓜20g、樟树叶10g、荛花5g、红蓝草5g、三点金10g,将香附、良姜、香薷、野荆芥、柽柳、地锦草、地稍瓜、樟树叶、荛花、红蓝草、三点金,放入6°陈醋中浸泡35天,取浸泡液按1:10的比例加水稀释,得到本发明一种治疗寒凝气滞型中药。
以下结合具体病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从2006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门诊就诊的胃病患者,符合中医辨证为寒凝气滞型胃病的门诊患者,并且愿意接受中医中药治疗的患者共163人,患者年龄在25岁-60之间,病史3个月-28年,就诊前病情有反复发作的情形,
疗效标准:
治愈:治疗15天-3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2年以上未复发者;
显效:经治疗15天-3个月后症状消失,但因情志或感外邪等复发,经治疗短期内恢复者;
无效:症状无减轻;
治疗时,采用本发明药物进行治疗,连续治疗15天-3个月,其中,治愈率148人,显效15人,无效0人。
治疗患者均跟踪观察或电话随访2年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乾林,未经王乾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172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多烟道控制烟雾的艾盒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振动按摩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