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圆管涵安装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416809.7 | 申请日: | 2015-07-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76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30 |
| 发明(设计)人: | 袁幸朝;黄红占;吴高见;任俊友;吴开明;孙林智;梁涛;赵奎;詹光文;高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F5/00 | 分类号: | E01F5/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崔建中 |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圆管 安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管涵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混凝土圆管涵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圆管涵作为路基横向排水的一种,属于土方工程。混凝土圆涵管一般为工厂加工预制,运输至现场安装。每节长度为2.5m,每节有大头和小头,现场安装时管节之间采用企口嵌入连接,连接处由橡胶止水。圆管涵安装顺序为从下游向上游进行施工,嵌入部分管涵的小头侧要朝向下游,要求相邻2节管涵的接合要紧密,误差需控制在0-1cm,以防接头处漏水,管涵施工完毕后,需要用游标卡尺或直尺检查,并用目测检查是否有亮光,对不合格的接合部位需凿毛后采用专用的SIKA水泥处理。安装完毕后,还要对整道管涵的流水线进行检查和验收,要求管涵高程误差控制为±1cm,管涵轴线偏移控制在±3cm以内,检测不合格时则需拆除重新安装。
现有工艺一般采用“滚木安装法”和“压绳下管法”,这两种方法都是在把管涵推至或下放至安装位置时,在管涵下放置多根圆滚木,再用撬棍(用硬木护木承垫)仔细调整,直至达到设计位置。这两种方法安装效率低,需要大量的人工,安装精度很难满足设计要求,往往要经过多次调整。而且接缝处需设置橡胶止水圈,靠安装的时候嵌入挤密防水,靠人力很难满足要求,一般在安装完成后进行处理,要在连接部位凿毛后采用专用的SIKA水泥处理密封成圈。还有,采用撬棍进行调节,容易破坏混凝土接触面。这样大大影响了施工进度和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圆管涵安装装置,能够一次性安装合格,不需要后期处理,极大地提高了安装效率,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混凝土圆管涵安装装置,包括下游端头、上游端头、钢丝绳和紧线器;所述下游端头为由竖直部和水平部固定连接构成的L型框架;所述上游端头为设置有横向肋柱的矩形框架;所述紧线器固定在水平部上,所述钢丝绳一端穿过紧线器,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横向肋柱。
进一步的,还包括手拉葫芦,所述手拉葫芦连接在所述钢丝绳和横向肋柱之间。
更进一步的,所述竖直部和水平部之间还连接有斜向支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用于安装混凝土圆管涵时可一次安装到位,无需反复调整,而且管节接缝处止水效果好,无需后续处理,操作非常方便,可大大提高施工效率;装置加工简单,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混凝土圆管涵安装装置安装小直径混凝土管涵时的示意图。
图2为采用混凝土圆管涵安装装置安装大直径混凝土管涵时的示意图。
图3为下游端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上游端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游端头;11-竖直部;12-水平部;13-斜向支撑;2-上游端头;21-横向肋柱;3-钢丝绳;4-紧线器;5-手拉葫芦;6-管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一种混凝土圆管涵安装装置,包括下游端头1、上游端头2、钢丝绳3和紧线器4;所述下游端头1为由竖直部11和水平部12固定连接构成的L型框架;所述上游端头2为设置有横向肋柱21的矩形框架;所述紧线器4固定在水平部12上,所述钢丝绳3一端穿过紧线器4,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横向肋柱21。
竖直部11和水平部12之间还连接有斜向支撑13,起稳固作用。
上游端头2的横向肋柱21可设置多条,以适用于各种直径的圆管涵的安装。
施工时采用汽车起重机或挖掘机配合进行吊装,电子水准仪进行安装高程精细控制,卷尺来控制轴线偏移和接合误差,可一次性安装合格,不需要后期调整与处理。
如图1所示:小直径混凝土圆管涵安装方法如下:首先,将下游端头1摆放至下游的安装起点,利用汽车起重机吊装摆放第一根管涵6,管涵6的小头紧靠下游端头1的竖直部11,然后吊放第二根管涵6,吊到安装位置后,企口嵌入,在第二根管涵大头处放置上游端头2,并将钢丝绳3的一端固定在上游端头2的横向肋柱21上,利用紧线器4拉紧钢丝绳3,通过上游端头2对第二根管涵6施加推力,直至两根管涵的管节间接缝满足设计要求,如管子内壁缝隙小于1cm,无漏光现象等。然后松开紧线器4,将钢丝绳3从上游端头2上解除,移开上游端头2,向上游方向拉钢丝绳3,直到钢丝绳3长度能够满足下一根管涵的安装长度,再吊装第三根管涵6,并按照上述方法继续安装,直至完成整道管涵。
而大直径管涵单独利用紧线器4不能拉紧,所以需要用手拉葫芦5,手拉葫芦5连接在钢丝绳3和横向肋柱21之间。如图2所示:大直径混凝土圆管涵6安装方法如下:首先,将下游端头1摆放至下游的安装起点,利用汽车起重机吊装摆放第一根管涵,管涵小头紧靠下游端头1的竖直部11,然后吊放第二根管涵,吊到安装位置后,企口嵌入,在第二根管涵的大头处放置上游端头2,在上游端头2的横向肋柱21上安装手拉葫芦5,紧线器4松开钢丝绳3,将钢丝绳3拉至手拉葫芦5拉锁位置,然后用紧线器4锁紧钢丝绳3,防止其松动,利用手拉葫芦5进行拉紧,直到满足安装要求。依次安装下一节,直至完成整道管涵。在此过程中紧线器4只起到松开钢丝绳和锁定钢丝绳的作用,上游端头2是通过手拉葫芦5的拉力对管涵施加推力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168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有降噪措施的防护围栏
- 下一篇:顶推施工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