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行星际和地磁参数的极光卵边界位置预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416582.6 | 申请日: | 2015-07-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8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 发明(设计)人: | 杨秋菊;马骁;辛经纬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T7/6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 地址: | 710119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行星 地磁 参数 极光 边界 位置 预测 方法 | ||
1.基于行星际和地磁参数的极光卵边界位置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取Polar卫星拍摄到的UVI极光图像,并对UVI极光图像预处理,以消除噪声点、移除无效背景像素;
步骤2:对预处理后的UVI极光图像中的极光卵边界进行提取;
步骤3:利用NASAOMNI数据,并根据每幅极光图像发生的UT时间,得到每个极光卵边界点对应的行星际和地磁参数;
步骤4:对步骤2获得的极光卵边界数据结合步骤3获得的行星际和地磁参数值进行筛选,去除无效边界点,构建有效数据集;
步骤5:根据步骤4得到的有效数据集,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赤道向和极向极光卵边界位置进行建模,因变量取赤道向或极向极光卵边界的地磁纬度值,自变量取行星际和地磁参数;
步骤6:根据步骤5建立的极光卵边界位置模型,对任意给定的行星际和地磁条件,能够预测出此条件下的赤道向和极向极光卵边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行星际和地磁参数的极光卵边界位置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对UVI极光图像预处理的方法为:
步骤1.1:移除UVI极光图像中纬度低于50度的区域;
步骤1.2:掩膜:根据UVI极光图像外边界呈椭圆状的特点,用直径为228像素的圆去截取经过步骤1.1处理后的UVI极光图像,并从中间把宽度限制到200像素,最后图像大小为228*200;
步骤1.3:清除经步骤1.2处理后的UVI极光图像中像素值为负值的点;
步骤1.4:将经过步骤1.3处理后的UVI极光图像中面积小于50个像素,极光强度大于整幅图像灰度均值加3倍方差的区域的像素值重置为整幅图像像素的灰度均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行星际和地磁参数的极光卵边界位置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对UVI极光图像中极光卵边界进行提取的方法为:
步骤2.1:利用包含空间信息的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将UVI极光图像聚成6类;
步骤2.2:根据聚类结果把UVI极光图像分割为极光卵区和背景区域;
步骤2.3:对聚类后出现的与周围区域类别不同的区域,用其周围邻域的类别信息对其进行平滑处理;
步骤2.4:获取极光卵边界并将其映射到磁地方时-地磁纬度坐标系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行星际和地磁参数的极光卵边界位置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2中根据聚类结果把UVI极光图像分割为极光卵区和背景区域的准则为:将强度最小的2个或3个聚类簇视为背景区域,其他则为极光卵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行星际和地磁参数的极光卵边界位置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行星际参数包括行星际磁场三分量Bx、By、Bz和太阳风动压Pdyn、太阳风速度Vp、太阳风密度Np;地磁参数包括极光电集流指数AE、极盖指数PC。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行星际和地磁参数的极光卵边界位置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建立的模型为:
MLAT=a0+a1·Bx+a2·By+a3·Bz+a4·Pdyn+a5·Vp+a6·Np
其中,a0-a6表示此模型的回归系数,Bx,By,Bz为行星际磁场的三分量,Pdyn,Vp,Np分别为太阳风动压、速度和密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师范大学,未经陕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1658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