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架空线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15201.2 | 申请日: | 2015-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49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舒勤;周聪聪;钟俊;董丽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11 | 分类号: | G01R31/11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0 | 代理人: | 郭受刚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架空 配电网 单相 接地 故障 定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架空线配电网故障定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架空线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6kV~35kV架空线配电网普遍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运行,结构多为闭环设计、开环运行的树形辐射状。由于架空线配电网的运行环境复杂,单相接地故障发生几率高,占总故障的50%~80%,影响架空线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传统的处理方法是通过人工巡线查找故障点,此方法费时费力。研究准确有效的单相接地故障的测距方法及定位方法,对于提高架空线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减少停电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阶段架空线配电网的故障定位方法发展方向主要有两类:基于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定位法和行波定位法。基于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定位法从理论上说最简单,即利用线路负荷开关处装设的馈线终端装置(FTU,Feeder Terminal Unit)实现故障分段定位。但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实现配网自动化,而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还没有配备先进的配网自动化系统。行波定位法是基于故障距离与故障行波从故障点传输到检测点的时间成正比的原理进行定位,可分为单端法和双端法。输电线路上成熟应用的行波定位法不能直接应用于架空线配电网,因为高压输电线路是一条或少数几条分支的线路,其上传输的故障行波十分简单,易于识别和分析。而架空线配电网众多的分支会造成信号的衰减,并在所提取的信息中混叠进去新的信息,给定位方法造成了难度。传统的各类行波定位方法,不管是单端法还是双端法,主要都是针对故障的测距,却很少能确定具体的分支。然而,对于分支众多的架空线配电网而言,故障分支的准确判定是快速找到故障点、减少断电损失的关键,如何对架空线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进行快速、准确的定位仍是本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架空线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定位方法,实现架空线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快速、准确定位。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架空线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定位方法,包括:
获得待测故障点的故障距离;
在架空线配电网的线路首端同时向三相输电线注入相同的高压脉冲,检测主干线路末端的三相电压行波以及二级分支线路末端的三相电压行波;
对主干线路末端的三相电压行波进行相模变换以获得主干线路末端的线模电压行波和主干线路末端的零模电压行波,对二级分支线路末端的三相电压行波进行相模变换以获得二级分支线路末端的线模电压行波和二级分支线路末端的零模电压行波;
判断主干线路末端的线模电压行波的首个非零突变点对应的时刻和主干线路末端的零模电压行波的首个非零突变点对应的时刻是否相同;
若相同,则所述待测故障点位于主干线路上,根据所述故障距离确定所述待测故障点的位置,否则所述待测故障点位于分支线路上,根据Δt获得所述待测故障点所在分支线路与主干线路连接的分支点,其中,Δt为主干线路末端的线模电压行波的首个非零突变点对应的时刻和主干线路末端的零模电压行波的首个非零突变点对应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差;
根据所述待测故障点所在分支线路与主干线路连接的分支点以及所述故障距离获得可能故障点;
判断所述可能故障点是否唯一;
若唯一,则所述可能故障点即为所述待测故障点,否则判断所述可能故障点所在二级分支线路末端的线模电压行波的首个非零突变点对应的时刻和所述可能故障点所在二级分支线路末端的零模电压行波的首个非零突变点对应的时刻是否相同;
若相同,则所述可能故障点即为所述待测故障点,否则所述可能故障点不是所述待测故障点。
本发明提供的架空线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定位方法,采用单端注入、多端检测的方式进行定位,只需要在主干线路末端和二级分支线路末端检测电压行波,比较各个电压行波两个模量上的时间差,不需要各检测端时钟同步,从而能够快速地对架空线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进行定位。并且,比较各个电压行波两个 模量上的时间差只需要识别各模行波分量的第一个波头,而不用在复杂的折反射混合波中识别第二个波头信息,避免了线路分支、分支末端等的影响,降低了算法的难度,提高了对架空线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进行定位的准确性。
可选的,所述获得待测故障点的故障距离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152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