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413115.8 | 申请日: | 2015-07-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23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 发明(设计)人: | 龚灿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龚灿锋 |
| 主分类号: | A61K36/888 | 分类号: | A61K36/888;A61P1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鼻炎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属于中药配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鼻炎即鼻腔炎性疾病,是病毒、细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的炎症。鼻炎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鼻腔黏膜充血、肿胀、渗出、增生、萎缩或坏死等。病毒感染是其首要病因,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已知有100多种病毒可引起本病,最常见的是鼻病毒,其次是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柯萨奇病毒及黏液和副黏液病毒等。病毒传播方式主要是经过呼吸道吸入,其次是通过被污染体或食物进入机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以便更好地针对鼻炎进行治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杭菊花8~12份、红景天10~14份、鹅不食草6~10份、射干10~14份、秦艽4~8份、黑骨藤10~14份、伤寒草6~10份、石菖蒲12~16份、龙胆草6~10份、小野鸡尾10~14份、小石癣6~10份、丝瓜藤10~14份、枇杷叶6~10份、枣泥10~14份、白屈菜6~10份、青葙子10~14份、瓜蒂末6~10份、茵陈10~14份、刺五加6~10份、藏红花10~14份、木鳖子6~10份、稆豆衣10~14份、蒿本6~10份。
进一步地,上述治疗鼻炎的中药,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杭菊花8份、红景天10份、鹅不食草6份、射干10份、秦艽4份、黑骨藤10份、伤寒草6份、石菖蒲12份、龙胆草6份、小野鸡尾10份、小石癣6份、丝瓜藤10份、枇杷叶6份、枣泥10份、白屈菜6份、青葙子10份、瓜蒂末6份、茵陈10份、刺五加6份、藏红花10份、木鳖子6份、稆豆衣10份、蒿本6份。
进一步地,上述治疗鼻炎的中药,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杭菊花10份、红景天12份、鹅不食草8份、射干12份、秦艽6份、黑骨藤12份、伤寒草8份、石菖蒲14份、龙胆草8份、小野鸡尾12份、小石癣8份、丝瓜藤12份、枇杷叶8份、枣泥12份、白屈菜8份、青葙子12份、瓜蒂末8份、茵陈12份、刺五加8份、藏红花12份、木鳖子8份、稆豆衣12份、蒿本8份。
进一步地,上述治疗鼻炎的中药,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杭菊花12份、红景天14份、鹅不食草10份、射干14份、秦艽8份、黑骨藤14份、伤寒草10份、石菖蒲16份、龙胆草10份、小野鸡尾14份、小石癣10份、丝瓜藤14份、枇杷叶10份、枣泥14份、白屈菜10份、青葙子14份、瓜蒂末10份、茵陈14份、刺五加10份、藏红花14份、木鳖子10份、稆豆衣14份、蒿本10份。
上述各组分的中药药理和作用如下:
(1)杭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养肝明目、清心、补肾、健脾和胃、润喉、生津,以及调整血脂等功效。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目赤昏花,眩晕惊风,疔疮肿毒。
(2)红景天:味甘、苦,性平。归肺、心经。益气活血,通脉平喘。用于气虚血瘀,胸痹心痛,中风偏瘫,倦怠气喘。
(3)鹅不食草:味辛,性温。归肺经。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用于风寒头痛,咳嗽痰多,鼻塞不通,鼻渊流涕。
(4)射干:味苦,性寒。入肺、肝经。降火解毒,散血肿,利咽喉,清肺散结。治喉痹咽痛,咳逆上气,痰涎壅盛,瘰疬结核,疟母,妇女经闭,痈肿疮毒。
(5)秦艽:味辛、苦,性平。归胃经、胆经、肝经。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日晡潮热,小儿疳积发热。
(6)黑骨藤:味苦、性凉、有小毒。通经络、去风湿、活血、消炎。主治: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疼,月经不调,口腔炎,乳腺炎。
(7)伤寒草:性凉;味淡。清热,除湿,解毒。治外感发热,急性黄疸型肝炎,湿热腹泻,疔疮肿毒。
(8)石菖蒲:味辛、苦,性微温;归心、肝、脾经。化痰开窍;化湿行气;祛风利痹;消肿止痛。主热病神昏;痰厥;健忘;耳鸣;耳聋;脘腹胀痛;噤口痢;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疽疥癣。
(9)龙胆草:性寒;味苦;归肝、胆经。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强中,湿疹瘙痒,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10)小野鸡尾:味苦;性寒。归胃经、心经、肺经、小肠经、肝经、大肠经。清热解毒;利湿;止血。主风热感冒;咳嗽;咽痛;泄泻;痢疾;小便淋痛;湿热黄疸;吐血;咳血;便血;痔血;尿血;疮毒;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烫火伤。
(11)小石癣:味淡;性平。清热解毒。主急慢性鼻炎;鼻窦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龚灿锋,未经龚灿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131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支气管炎的中药
- 下一篇:一种治疗疥疮的中药外洗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