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球封口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11771.4 | 申请日: | 2015-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714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振雷 |
主分类号: | A63B41/12 | 分类号: | A63B41/1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彭随丽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球 封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球封口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球封口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些晚会、婚礼等对气球需求量较大的场所,吹气球和对气球封口都是比较耗力的事情,目前市面上已经有了技术成熟的自动吹气球机,但是并没有技术成熟的自动封口机,使得封口的任务量较大,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给使用带来了不便。
中国专利“气球吹气封口机”,申请号201110275766.7,公开了一种利用导热棒对气球进行软化以达到密封效果的结构,但是该结构导致了气球只能一次性使用,造成了资源浪费和使用者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气球夹片封口装置,利用夹片对气球进行快速封口,以解决人工封口效率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气球封口装置,以利用夹片对气球进行封口,其包括支架主体,设于所述支架主体上可弹性开合、以对气球嘴部进行夹紧的夹口机构,以及滑动设于所述支架主体上的可容置所述夹片、并受外力驱使而推动所述夹口机构闭合时,使所述夹片卡置于气球嘴部的封口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夹口机构包括设于支架主体上的相互铰接的两个夹杆,以及连接设于两个夹杆之间的、使两个所述夹杆弹性开合的弹性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封口机构包括滑动设于支架主体上的第一滑动部,设于第一滑动部一端的、收容所述夹片的容置部,以及与所述容置部设在滑动部同一端的、以驱动所述夹杆闭合的推动部。
进一步的,所述夹口机构还包括滑动设于支架主体上的第二滑动部,所述夹杆设于第二滑动部的一端,在所述第二滑动部相对夹杆另一端设有对推动部推动夹杆滑动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在所述第二滑动部相对夹杆同一端设有与推动部回位时相抵接的联动部。
进一步的,在支架主体上设有向所述容置部填装夹片的供料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供料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架主体上的储存槽,以及设于所述储存槽内的、对置于所述储存槽中的夹片弹性顶推,以使所述夹片进入容置部中的弹性件。
进一步的,在弹性件顶部设有支撑板,在储存槽内设有阻止所述支撑板脱离储存槽的第二限位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容置部设于第一滑动部的底部,在第一滑动部上于所述容置部处设有磁铁,在所述容置部滑动轨迹下方设有阻止容置部内夹片脱落的防脱机构。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连接有位于支架主体一侧、受外力驱使以带动第一滑动部滑动的驱动部,在所述驱动部上设有使其回位的第二弹性件。
进一步的,所述夹片包括夹片本体,在所述夹片本体上设有使夹片本体卡置于气球嘴部的通,以及开口于夹片本体一端、并与通孔相连通的引导槽。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所述的气球封口装置,通过设置在支架主体上的封口机构,从而可以通过操纵封口机构使夹片卡在气球嘴部,完成对气球的封口,在支架主体上还设有对气球嘴进行夹紧的夹口机构,该夹口机构可以随着封口机构的滑动而对气球进行夹紧或放开,方便夹片与气球的卡装,操作过程简单方便,有很好的实用性。
(2)封口机构采用与支架主体滑动设置的第一滑动部,其结构比较简单,便于设计实施。在第一滑动部上设置了容置部和推动部,容置部用于存放夹片,推动部用于支配夹口机构夹紧或张开。
(3)在夹口机构上设有第二滑动部,该第二滑动部受推动部支配而带动夹口机构滑动,给装配气球留出足够的操作空间。
(4)在容置部下方设有供料机构,当容置部与其对位时,供料机构把夹片顶推到容置部内,省去了人工填装夹片的麻烦。
(5)在支架主体上设有回位件,当完成气球封口之后即可保证封口机构回到初始位置,省去了人工操作封口机构回位的麻烦。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气球封口装置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气球封口装置第一滑动部与第二滑动部组合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气球封口装置容置部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气球封口装置夹片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气球封口装置储存槽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气球封口装置夹杆的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振雷,未经张振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117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