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XRCC2启动子、含有XRCC2启动子的载体、载体的构建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11475.4 | 申请日: | 2015-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8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俊;李珍;张蕾;郭文煊;蒋颖;毛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113 | 分类号: | C12N15/113;C12N15/85;C12N15/66;A61K48/00;A61P35/00;C12Q1/68;C12Q1/66;C12Q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xrcc2 启动子 含有 载体 构建 应用 | ||
1.一种XRCC2启动子,其特征在于,其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2.一种含有XRCC2启动子的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pXRCC2-GFP、pXRCC2-Luciferase、pXRCC2-DTA、pXRCC2-其他毒蛋白、AAV-pXRCC2-Luciferase及Fugw-pXRCC2-Luciferase,其中pXRCC2指代XRCC2启动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有XRCC2启动子的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DTA为白喉毒素的A亚基,其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的其他毒蛋白包括凋亡家族蛋白caspase3、caspase6、caspase7、caspase8。
4.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有XRCC2启动子的载体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
(1)pXRCC2-GFP质粒的构建:
以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系细胞的基因组DNA为模板,XRCC25’及XRCC23’分别为上下游引物,PCR扩增5’端含有EcoRI、3’端含有AgeI酶切位点的pXRCC2序列,将pRad51C-GFP质粒及扩增完成的pXRCC2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及AgeI进行酶切,跑胶鉴定并回收相应片段后进行连接反应,构建完成pXRCC2-GFP质粒;
(2)pXRCC2-Luciferase质粒的构建:
以pXRCC2-GFP质粒为模板,采用上下游引物XRCC2-Luciferase 5’及XRCC2-Luciferase 3’PCR扩增两端分别含有NheI及HindIII酶切位点的pXRCC2,将pXRCC2片段与pGL3-basic质粒采用NheI及HindIII进行酶切,跑胶鉴定后,分别回收pXRCC2片段及pGL3-basic质粒的线性化片段并进行连接反应,构建完成pXRCC2-Luciferase质粒;
(3)pXRCC2-DTA质粒的构建:
采用上下游引物XRCC2-DTA 5’及XRCC2-DTA 3’,以Ad2-DTA-NHEJ质粒为模板PCR扩增两端分别含有AgeI与NotI酶切位点的DTA片段,将该DTA片段及pXRCC2-GFP质粒分别采用AgeI及NotI进行酶切,回收相应片段并进行连接反应,构建完成pXRCC2-DTA质粒;
(4)AAV-pXRCC2-Luciferase质粒的构建:
将正义链序列为CGCGTGCTAGCGAATTCGGTACCT,反义链序列为CTAGAGGTACCGAATTCGCTAGCA的oligo进行褪火反应,并分别采用限制性内切酶MluI及XbaI酶切经褪火完成的片段,同时将AAV-MCS质粒采用限制性内切酶MluI及XbaI酶进行酶切,连接酶切完成后的相应片段,构建完成的质粒命名为质粒1,将质粒1及pXRCC2-Luciferase质粒采用NheI及XbaI酶切后的相应产物进行连接反应,构建完成AAV-pXRCC2-Luciferase质粒;
(5)Fugw-pXRCC2-Luciferase质粒的构建:
设计并合成正义链序列为TAAGCTAGCTCTAGAG,反义链序列为TAATTCGATCGAGATCTCTTAA的oligo片段,进行褪火反应,分别采用限制性内切酶PacI及EcoRI酶切Fugw慢病毒载体,胶回收后得到线性化片段,连接该线性化片段和已褪火的oligo片段,得到Fugw-oligo载体,采用限制性内切酶NheI、XbaI及SalI酶切pXRCC2-Luciferase质粒,并同时采用NheI及XbaI酶切Fugw-oligo载体,跑胶鉴定后胶回收pXRCC2-Luciferase和Fugw-oligo线性化片段并进行连接反应,构建完成Fugw-pXRCC2-Luciferase质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含有XRCC2启动子的载体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引物XRCC25’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
引物XRCC23’序列如SEQ ID NO.8所示,
引物XRCC2-Luciferase 5’序列如SEQ ID NO.9所示,
引物XRCC2-Luciferase 3’序列如SEQ ID NO.10所示,
引物XRCC2-DTA 5’序列如SEQ ID NO.11所示,
引物XRCC2-DTA 3’序列如SEQ ID NO.1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1147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