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协议转换桥的自适应BC及其运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07066.7 | 申请日: | 2015-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93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高翔;解军;呂亮;徐鸿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成电光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40 | 分类号: | H04L12/40;H04L12/24;H04L29/06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郭受刚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协议 转换 自适应 bc 及其 运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协议转换桥的自适应BC及其运行方法,自适应BC包括光模块、FC协议处理模块、自适应链路状态判断模块、协议转换模块及仿真备份BC模块,光模块、自适应链路状态判断模块及协议转换模块均与FC协议处理模块连接,仿真备份BC模块和协议转换模块均与自适应链路状态判断模块连接。光模块接收FC网络的FC帧并将光信号转换成为电信号,FC协议处理模块将FC帧的有效内容传输给协议转换模块,FC协议处理模块判断光模块输出的链路连接状态信息后将判断的信息传输给自适应链路状态判断模块。自适应链路状态判断模块根据FC链路的通断状态分别选择协议转换模块或仿真备份BC模块作为工作模块。本发明在桥接设备的FC链路断开时能维系MIL‑STD‑1553B总线的正常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电子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协议转换桥的自适应BC及其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航空电子领域中的总线网络,正在经历着由MIL-STD-1553B到FC网络的进化。虽然FC网络以高带宽及其良好的实时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替代MIl-STD-1553B总线网络,但是MIL-STD-1553B总线已在航空电子领域被广泛应用多年,现有FC网络很难完全替代它,所以如何让两种网络在航空电子总线中共存是目前许多人研究的课题。
为了满足以上需求,FC的航空电子环境分委会研究出了一套兼容MIL-STD-1553B总线的协议——FC-AE-1553,通过该协议的特殊的映射关系,可以实现FC网络与MIL-STD-1553B总线之间的数据通信。其中,能够实现该映射关系的设备在FC-AE-1553协议中称为协议桥设备。
目前桥接的MIL-STD-1553B总线上所有挂载的远程终端(RT)均通过FC网络中的网络控制器(NC)来控制,为了保证通信网络的稳定性,传统的航空电子总线通常采用双余度设计,保障在一个网络控制器NC掉线时,余度网络控制器NC能够继续运行。然而,在桥接设备的光纤断开时,该桥设备所连接的所有MIL-STD-1553B将会失去NC的控制,处于瘫痪状态,这会影响MIL-STD-1553B总线的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协议转换桥的自适应BC及其运行方法,其在桥接设备的FC链路断开时也能维系MIL-STD-1553B总线的正常运行。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协议转换桥的自适应BC,包括光模块、FC协议处理模块、自适应链路状态判断模块、协议转换模块及仿真备份BC模块,其中:
光模块用于接收FC网络的FC帧并将光信号转换成为电信号;
FC协议处理模块与光模块、协议转换模块及自适应链路状态判断模块相连,其对FC帧内容和FC原语内容进行合法性判断,并将FC帧的有效内容传输给协议转换模块;FC协议处理模块还对光模块输出的链路连接状态信息进行判断,将链路状态信息传输给自适应链路状态判断模块;
自适应链路状态判断模块还与仿真备份BC模块和协议转换模块相连,其根据FC协议处理模块输出的FC链路的通断状态信息来选择数据输入源,当FC链路接通时选择协议转换模块作为MIL-STD-1553B总线的数据输入源,当FC链路断开时选择仿真备份BC模块作为MIL-STD-1553B总线的数据输入源;
协议转换模块,其用于接收FC协议处理模块输出的FC帧内容,根据FC-AE-1553协议的要求作出具体映射,并将映射后的数据传送至MIL-STD-1553B总线上;
仿真备份BC模块,其用于接收总线控制表,并在FC链路断开时按照总线控制表规定的消息发送周期来控制MIL-STD-1553B总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成电光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成电光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070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