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近距离两层油气藏合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05942.2 | 申请日: | 2015-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1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高旺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B43/14 | 分类号: | E21B43/14;E21B4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郝瑞刚 |
地址: | 1022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近距离 油气藏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藏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近距离两层油气藏合采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油气藏多层合采的主要方法有:1、直井或定向井钻穿所有产层,然后合层开采,但由于合采泄流面有限,产能低,经济效益差;2、用分支井钻开不同的产层进行合采,泄流面积大,但是成本较高,多层要钻多个分支井,工艺要求高;3、采用在产层钻水平井来实现多层开采,需要在不同产层分别钻井,成本较高。
目前水平井钻井均是在产层钻井,若采用水平井钻井来实现多层开采,需要在不同产层分别钻井,成本较高,且在压裂过程中要控制缝高,防止压穿产层盖层和夹层。垂直裂缝缝高上下延伸,当油层较薄或者隔层应力较小时,裂缝有可能穿透生产层进入隔层。如果缝高进一步增大,穿透隔层,裂缝有可能穿如隔层外的水层或者气层,导致压裂失败,若裂缝过高,在同样作业规模下,会影响缝长的延伸,达不到压裂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的油气藏合采成本大、产能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近距离两层油气藏合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在产层隔层钻水平井;
S2,对步骤S1中的水平井进行固井;
S3,对步骤S2中的水平井进行完井;
S4,对步骤S3中形成的水平井的水平段所在的产层隔层进行多段压裂,形成多个垂直于所述产层隔层的压裂缝,且所述压裂缝穿过所述产层隔层导通与所述产层隔层相邻的两个产层。
其中,所述步骤S3中的完井采用套管完井。
其中,所述步骤S4中多段压裂采用水力压裂。
其中,所述步骤S4中水力压裂采用的携砂液为水基压裂液。
其中,所述步骤S4中多段压裂采用水力喷砂分段压裂。
其中,所述步骤S4中水力喷砂射孔压裂包括以下步骤:
S41,将水力喷射器下到所述水平井的水平段的预定射孔位置进行水力喷砂射孔,在产层隔层形成垂直于所述产层隔层的喷射孔道;
S42,当所述喷射孔道形成后,环空泵入前置液加压,使产层隔层产生压裂缝并开始朝深处延伸,导通与所述产层隔层相邻的两个产层;
S43,经由油管泵入携砂液,用于支撑所述压裂缝;
S44,移动工具至所述水平段的其他预定射孔位置,重复步骤S41~S43,最终形成多条所述压裂缝。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的油气藏合采工艺在产层隔层钻水平井,通过多段压裂在产层隔层产生裂缝来沟通上下两个产层,可以同时对两个产层进行开采,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在产层钻水平井,开采不同产层的油气需要分别在各个产层进行钻井,可以一次钻井,开采两个产层,缩短了产层开采时间,增大了产值,节约了成本;同时,现有技术中在产层钻水平井需要严格控制缝高,而本发明工艺中垂直压裂缝的缝高允许值较大,包括整个产层隔层和上下两个产层的厚度,缝高控制较为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近距离两层油气藏合采工艺过程的示意图。
图中:1:水平井;2:水平段;3:压裂缝;4:产层;5:产层隔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近距离两层油气藏合采工艺,本工艺适用于油气藏的两个产层4之间的产层隔层5厚度小于100m,具体的,两个产层4为油气产层。油气藏所在地层最小主应力方向为水平方向的近距离两层油气藏,以使产层隔层5产生垂直于产层隔层5的压裂缝3。
在施工前根据要开采油气藏的地质情况和预测产量进行水平井1设计,主要包括水平井1水平段2的长度和水平井井眼轨迹的设计。
近距离两层油气藏合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在产层隔层5钻水平井1;
S2,对步骤S1中水平井1进行固井;
S3,对步骤S2中的水平井1进行完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059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各种形貌MEMS封帽的加工方法
- 下一篇:防烫伤暖瓶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