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白喉类毒素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05922.5 | 申请日: | 2015-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92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童钦;刘一非;陈磊;雷永红;张星星;蔡芳;王治伟;张立志;高强;尹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5/20 | 分类号: | C12N5/20;C07K16/12;G01N33/577;G01N33/569;A61K39/40;A61P3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 |
地址: | 10008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白喉 类毒素 单克隆抗体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白喉类毒素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属于免疫学领域。本发明将白喉类毒素免疫接种小鼠后,将鼠脾脏细胞与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产生抗白喉类毒素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该杂交瘤细胞株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0591,其分泌的单克隆抗体效价高达106,亲和常数为1.62×109M‑1,可用于制备白喉类毒素抗原检测试剂盒,也可以应用于酶联免疫法检测白喉疫苗生产过程以及成品疫苗中类毒素的含量检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与市场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免疫学与疫苗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喉类毒素单克隆抗体及产生该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以及抗体的应用。
背景技术
白喉是由白喉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引起的一种急性上呼吸传染病,临床表现为上呼吸炎症,通常在咽部,有时在后鼻腔,喉部和气管。某些白喉杆菌菌种产生强的外毒素,在局部和全身可引起大范围的膜和器官的损害。人是白喉唯一的天然宿主,通过人与人之间传播,引入白喉免疫前,白喉是引起儿童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现在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白喉仍然流行。
白喉是通过疫苗免疫可以预防的传染病,白喉杆菌产生的外毒素是细菌最重要的致病因子,20世纪20年代早期,Ramon用少量甲醛处理白喉毒素,发现该产品保留了大多数免疫原性,但失去毒性,Tamon称之为类毒素。1926年,Glenny以及其同事发现,明矾沉淀的类毒素更具有免疫原性,到40年代中期,应用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和百日咳疫苗联合制备菌体百白破联合疫苗(DTP)用于免疫预防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三种疾病。近年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或许生产以及它与Hib疫苗、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的联合疫苗已经开发出来。
尽管没有白喉的动物宿主存在,但溃疡杆菌可能带有β-棒状杆菌噬菌体,编码白喉毒素,动物宿主确实存在这种微生物,即噬菌体。鉴于白喉杆菌在全球的普遍性和噬菌体与毒素生产相关,消灭白喉的愿望似乎遥远。用白喉类毒素进行主动免疫仍然是控制白喉的关键。
白喉类毒素是白喉疫苗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中对于白喉疫苗中白喉类毒素抗原含量的测定主要包括絮状单位试验、蛋白氮含量测定、SDS-PAGE纯度测定以及效价测定。其中,由于絮状单位试验的结果判定采用观察法,且试验结果受反应时间和环境温度影响很大,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较差;蛋白氮含量检测通过蛋白氮含量间接推断白喉类毒素含量,检测结果准确性与白喉类毒素纯度密切相关,受杂质影响较大,精确度和准确度较差;SDS-PAGE法主要用来做对白喉类毒素的鉴别和定性,无法准确的定量,而效价实验步骤复杂、过程较长且需要大量实验动物,不利于疫苗生产过程中对于各个步骤白喉类毒素含量的监测,也违背WHO关于减少动物使用量的精神,且以上检测方法都无法大批量的对样品进行检测。因此使用白喉类毒素单克隆抗体采用ELISA法对于白喉类毒素纯化各个步骤样品以及白喉类疫苗成品中白喉类毒素抗原含量进行检测,将大大提高检测的准确性、特异性和工作效率,降低试验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突破目前白喉疫苗生产过程各个步骤以及白喉疫苗成品中对于类毒素抗原含量检测方法特异性差、检测效率低的缺点,提供一种效价高、均一度高、具有良好特异性的低成本的白喉类毒素单克隆抗体,实现降低成本、提高质控的特异性和效率的目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白喉类毒素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10591。
本发明的白喉类毒素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于2015年5月4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简称CGMCC,邮编100101)保藏,分类命名为白喉类毒素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10591。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杂交瘤细胞株在制备检测试剂盒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059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