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传输电能的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05785.5 | 申请日: | 2015-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6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李炫敏;李康宁;韩炫锡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LG数据存储韩国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50/10 | 分类号: | H02J50/1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张焕生;谢丽娜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传输 电能 设备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4年6月3日申请的韩国专利申请号为10-2014-0067950的在先申请数据及其优先权的权益,其内容通过引用全文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传输电能的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当前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例如智能电话的智能终端的使用逐渐增加。一种普遍用于智能终端充电的方法是将连接到电源的适配器直接连接到智能终端并且使用外部电源给智能终端充电的方法,或者是一种通过主机的USB终端将适配器连接到智能终端并且使用主机的USB电源对智能终端充电的方法。
为了减少智能终端必须通过连接线直接连接到适配器或者连接到主机的不便,近来,一种使用磁耦合而不使用电接触给电池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方法被逐渐应用于智能终端。
有一些无线提供或者接收电能的方法。代表性的方法包括基于电磁电感现象的电感耦合方法以及根据特定频率的无线电能信号的基于电磁共振现象的电磁共振耦合方法。
以上方法通过在无线充电装置和电子装置,例如智能终端,之间形成通信信道并且交换数据,能够确保电能传输的可靠性以及改善传输效率。该电感耦合方法的问题在于当无线传输电能时,电能接收设备移动而造成的传输效率的恶化,而电磁共振耦合方法的问题在于通信信道中产生的噪声使得电能的传输停止。
电磁共振耦合方法的商业化需要一些时间,并且因此其标准化的推进很慢。相反,电感耦合方法的标准化以及商业化都推进的很迅速。
在电感耦合方法中,当要给一个装置即接收设备充电时,与充电器的中心即传输设备匹配得非常好时,充电可以流畅地进行。由于这一原因,在一些产品中,传输设备和接收设备的中心通过辅助磁铁匹配。因此,虽然用于无线传输电能的设备的中心以及接收设备没有很好匹配,仍然需要传输设备能够充电或者不恶化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用于无线传输电能的设备的传输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改善在使用电感耦合方法无线传输电能的设备中的传输线圈的特性。
本发明的又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在使用电感耦合方法无线传输电能的设备中的Tx线圈的有效的形状和大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传输电能的设备,包括传输线圈,被配置为响应AC电流而改变磁场,屏蔽单元,被配置为限制从传输线圈产生的磁场的传播,以及外壳,被配置为包围该传输线圈和该屏蔽单元。该传输线圈通过在同一个平面上沿着等腰三角形各边缠绕导线而以单层形式形成,该等腰三角形的高大于底边,并且该传输线圈外围高度为52±0.5mm,内部高度为34±0.5mm,外围宽度为46±0.5mm,内部宽度为28±0.5mm,厚度为1.1±0.3mm。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通过沿着等腰三角形的各边缠绕八圈导线形成传输线圈。
在一个实施例中,屏蔽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可被配置为超出传输线圈的外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屏蔽单元可形成在传输线圈和外壳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传输线圈被配置为响应AC电流而改变磁场并且无线发送电能。该传输线圈通过在同一个平面上沿着等腰三角形各边缠绕导线而以单层形式形成,该等腰三角形的高大于底边,该传输线圈的外围高度为52±0.5mm,内部高度为34±0.5mm,外围宽度为46±0.5mm,内部宽度为28±0.5mm,厚度为1.1±0.3mm,并且该导线可沿等腰三角形各边缠绕八圈。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示出了从无线传输电能的设备向电子装置无线传输电能的例子的概念图;
图2是一个示出了在使用了电磁电感方法的无线传输电能的设备的电能转换单元中的电路的构造的概念图;
图3示出了用于在无线传输电能的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交换电能和消息的结构;
图4是一个示出了一个用于控制在无线传输电能的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的电能传输的回路的框图;
图5示出了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传输线圈;以及
图6是一个包括图5的Tx线圈的充电器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无线传输电能的设备。
图1是一个示出了从无线传输电能的设备向电子装置无线传输电能的例子的概念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LG数据存储韩国公司,未经日立-LG数据存储韩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057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