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设备及其联网接入方法、信息接收方法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05363.8 | 申请日: | 2015-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200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刘敏;叶剑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12 | 分类号: | H04L2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王增鑫 |
地址: | 100088 北京市西城区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设备 及其 联网 接入 方法 信息 接收 装置 | ||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网接入方法,其通过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实现的信息接收方法获取配置信息,该信息接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接收组播数据帧;识别所述组播数据帧的特定区间的比特串,将具有不同源地址的组播数据帧存入不同的地址池,使至少一个地址池中的各个组播数据帧的比特串之间具有数学连续特征;从其中一个地址池的组播数据帧中解析出所述的信息。此外,本发明对应地提供一种智能设备及其所采用的信息接收装置。本发明的实施使智能设备能够正确识别同源组播数据帧,有效避免多源组播数据帧产生的串扰,而正确获取组播数据帧中传输的信息,提高了通信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传输及接入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设备及其相应的联网接入方法,以及一种信息接收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物联网的发展,使得各种通信接入技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叉。早期基于WiFi而实现的Ad-Hoc技术,实现了WiFi设备之间的点对点的连接,但由于这一技术只能实现单点对单点的通信,而且不具有安全防范技术等,因此虽然便于连接但却很快被WiFi Direct(直连)技术所弱化甚至代替。WiFi直连技术,可以使得任意一台经过WiFi直连认证的设备,既可工作于AP(接入点)模式,又可工作于STA(工作站)模式,其以小组为单元实现两台或多台WiFi设备之间的互连互通,其中有且只有一部WiFi设备用作管理中心,对小组内其余的工作站的连接进行集中管理。WiFi直连技术还可以兼容WiFi协议中的各种加密方式,因此更为安全,而且由于其具有服务发现和基础设备发现等功能,使用便利,接入可靠,相对于其它技术更受欢迎,目前正广泛应用中。借助这些技术,可实现多台设备之间的互联,而无需依赖于路由器之类的中间设备。
促进物联网技术发展的较为基础和经典的一个应用场景是,利用WiFi Direct技术用于从一台已经接入互联网或者局域网的智能控制终端例如手机,向另一台与本设备具有共通协议的智能设备传输当前自身已接入的目标网络的登录配置信息,然后,接收该配置信息的智能设备便根据该配置信息而登录目标网络,实现自身的联网接入。由于与物联网相关的设备多具有轻便可移动无高效人机交互功能等特点,多采用WiFi接入方式,因此这里所称的目标网络,一般指WiFi接入点,也即WiFi AP所构建的局域网(当然也包括以此为基础扩展的更复杂的WiFi网络)。因此,所谓的配置信息,一般也是登录相关AP的身份识别和验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AP的服务集标识(SSID)、密码等。智能设备基于WiFi Direct技术接收配置信息实现自身的接入目标网络之后,便可正常工作。
实现所述配置信息之类信息的传输过程中,在协议的物理层,是通过智能控制终端对待传输信息进行编码,将信息加载到系列组播数据帧中,然后以无线信号进行发送,而由智能设备接收所述系列组播数据帧后,逆向解析出配置信息。组播数据帧是由IEEE802.11规范了其特定格式的数据帧,其可编辑域仅局限于目的地址域,以及其帧主体域,前者可以修改其低23位的内容,后者则可以修改其报文长度,现有技术中,分别采用这两种方式加载信息。
一种应用场景中,当处于等候接收所述配置信息的智能设备所处空间周围,有两个智能控制终端以基于相同协议,向空中辐射传输各自配置信息的信号时,智能设备将接收到两台智能控制终端的组播数据帧,而这些组播数据帧由于遵守相同协议而具有共同的特征,这样便会引起混乱,构成相互干扰,导致智能设备不能正确解析出适合的配置信息。
有鉴于上述的技术沿革过程,有必要对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技术进一步开发,通过技术积累来推动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旨在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提供一种信息接收方法与其相应的装置,以克服多源基于同一协议发送同类信息所导致的接收干扰。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提供一种智能设备及其联网接入方法,以提高智能设备利用外部提供的配置信息接入目标网络的成功率。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053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辐射吸收颗粒的高反射性结晶胶体阵列
- 下一篇:履带轮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