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合UDF新型火电厂脱硫塔脱硫效率的推算方法及其辅机负荷调整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405091.1 申请日: 2015-07-10
公开(公告)号: CN105138718B 公开(公告)日: 2018-09-28
发明(设计)人: 宋景慧;廖艳芬;李方勇;李德波;林延;吴淑梅;胡志锋;刘桂才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G06F17/50 分类号: G06F17/50
代理公司: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代理人: 周克佑
地址: 510080 广***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结合 udf 新型 火电厂 脱硫 效率 推算 方法 及其 负荷 调整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结合UDF新型火电厂脱硫塔脱硫效率的推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算方法包括建立湍流模型步骤、建立液滴运动模型步骤、建立二氧化硫吸收模型步骤以及利用FLUENT数值计算软件求解脱硫塔脱硫效率步骤,以此得到脱硫塔内二氧化硫浓度场分布,

上述各模型的简化与假设条件如下:

对该脱硫塔内烟气做如下假设:

1)不可压缩牛顿流体;

2)理想气体;

对液滴做如下假设:

1)液滴直径服从Rosin-Rammler分布;

2)刚性球形;

烟气与液滴两相流动模型简化:

1)不考虑脱硫塔内部喷淋管道对烟气液滴流量的影响;

2)不考虑气液两相间的传热及与脱硫塔壁的传热;

3)忽略液滴间的碰撞、破碎和聚合;

4)只考虑烟气SO2对脱硫过程的影响,忽视其他气体的影响;

5)液滴蒸发和传质过程中对烟气流速和曳力系数没有影响;

7)不考虑CaSO3的氧化与CaSO4的溶解与结晶过程;

8)不考虑浆液池对烟气SO2的吸收;

上述各模型建立如下:

湍流模型采用雷诺平均的N-S方程对动量守恒控制方程进行描述;据脱硫塔内烟气的湍流流动特征,描述脱硫塔内烟气湍流运动时是运用标准κ-ε湍流模型;

所述液滴运动模型如下:

将浆液液滴视为离散相,并采用拉格朗日法来描述,即选用DPM-Discrete PhaseModels模型来跟踪液滴运动;脱硫塔内的石灰石浆液液滴受到了重力、浮力、曳力等作用,忽略浮力对液滴的作用,而主要考虑重力和曳力;因此对石灰石浆液液滴受力进行分析,其运动方程描述如下:

式(1)中

FD,为浆液液滴受到的单位质量拽力,s-1

ug,烟气流速,m/s;

up,液滴运动速度,m/s;

g,重力加速度,m/s2

ρp,浆液液滴密度,kg/m3

ρg,烟气密度,kg/m3

dp,浆液液滴直径,m;

Re,液滴运动雷诺数;

式(2)中CD是液滴受烟气的阻力系数,其采用的是以下模型;

Re≤1, CD=24/Re

Re≥1000, CD=[1+(Re/6)]×(24/Re)

Re≤1000, CD=0.54 (3)

所述二氧化硫吸收模型采用的是传质渗透理论:

为二氧化硫的传质通量,mol/(m2·s);KG为总传质系数,kmol/(m2·s·kPa);为烟气中SO2的分压,Pa;为液相二氧化硫物质的量浓度,mol/m3;为SO2的溶解度系数,Pa·mol-1·m3

KG和通过下式获得:

式中:kG为气膜吸收系数,kmol/(m2·s·kPa);为化学反应增强因子;kL为液膜吸收系数,m/s;Q为烟气体积流量,m3/h;为烟气中SO2的物质的量,mol;R为通用气体常数,8.31441J/(mol·K);T为塔内温度,K;

化学增强因子由文献拟合公式所得:

χ为二氧化硫吸收高度,m;

kG可由方程和气相扩散系数的计算公式关联获得:

无量纲的施伍德数:

施密特数:

烟气和浆液液滴的相对雷诺数:

SO2气相扩散系数:

式中d液滴直径,m;ug烟气速度,m/s;Mair、分别为空气和二氧化硫的摩尔质量,分别为29g/mol、64g/mol;Vair、分别为空气与SO2的摩尔体积,0.0224cm3/mol,ud为液滴降落速度,为SO2的动力黏度;代入得

根据渗透理论,液相传质系数tp为渗透时间,s,由文献里曲线拟合所得;DL为SO2在浆液中的扩散系数,m2/s;μL为水的黏度,MPa·s;Vair是空气的分子体积,22400cm3/mol;

μL=99.257e-0.012(T-273.15) (13)

通过联立以上方程,得到以下公式:

液膜吸收系数:

气膜吸收系数:

亨利系数(Kpa):

E=2(T-273.15)2+58(T-273.15)+1676 (18)

溶解度系数(Pa·mol-1·m3):

化学增强因子χ为二氧化硫吸收高度,m;

液滴表面扩散通量

计算体内二氧化硫总摩尔浓度变化率由式(21)确定:

式(21)中D为脱硫塔的直径,m;h为脱硫塔高度,m;n为液滴个数;

二氧化硫吸收模型的建立采用的是UDF用户自定义函数进行编译,即是用户自编的程序,与Fluent求解器进行动态连接从而提高求解器性能,通过C语言进行编写,并使用DEFINE宏进行定义,由用户编写的一段或几段程序,与Fluent主程序相结合;

二氧化硫吸收模型的边界条件在fluent界面里输入,主要参数有:

T,脱硫塔入口烟气温度,K;

v,入口烟气流速,m/s;

烟气组分的质量比率,%,x为组分气体;

I,湍流强度,%;

Dh,脱硫塔烟气入口水力直径,mm;

其中,T、v、均由传感器在机组特定运行工况下测量得出;

然后进行低温余热利用工况计算,低温余热利用工况计算指的是改变脱硫塔入口温度后的模型计算,最终根据脱硫塔进出口二氧化硫浓度计算脱硫效率

式(22)为脱硫塔入口二氧化硫浓度,g/N m3;为脱硫塔出口二氧化硫浓度,g/Nm3

烟气中SO2脱除量,g/h:

式(23)中为二氧化硫脱硫效率,Qin,dry为脱硫塔入口烟气量,Nm3/h。

2.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算方法进行的辅机负荷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调整方法还包括求解氧化风机与循环浆液泵所需负荷步骤,在获得二氧化硫脱硫效率后,可据此推算出所需石灰石浆液量和所需氧化空气量,

实际氧化空气量Qair,Nm3/h:

式(24)中ηa为喷淋区氧化率;ηb氧化池氧化利用率;

氧化风机实际运行功率:

式(25)中Nth为氧化风机额定功率,kW;Qth氧化风机额定流量,Nm3/h;

液气比与脱硫效率关系如下式(26):

式中b,a为常数,可通过电厂实际运行的液气比与脱硫效率确定,液气比L/G,L/Nm3

循环浆液量与液气比关系如下式:

Qcycle=Qout×(L/G) (27)

式中Qout为脱硫塔出口烟气流量,Nm3/h;

循环浆液泵实际运行功率:

式中ρ为循环浆液密度kg/m3;g为重力加速度,N/kg;H为循环浆液泵扬程,m;ηm为泵的效率,

计算获得的所需石灰石浆液量和所需氧化空气量,作为调整作为辅机的循环浆液泵和氧化风机运行负荷及其容量改造的参照,对循环浆液泵和氧化风机运行负荷进行调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0509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