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前置式防、融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04701.6 | 申请日: | 2015-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333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龚光彩;唐瑾晨;苏欢;王晨光;吴懿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和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3115 | 代理人: | 王培苓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前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融霜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前置式防、融霜方法。
背景技术
热泵空调系统在空调行业被广泛的推广应用。但是在冬季,随着室外环境温度的降低,空调系统的蒸发器表面会凝结出霜晶,随时间推移,生长成的霜层导致换热过程恶化,使得机组的蒸发温度降低,同时,由于热泵蒸发器大多由多排工质管组成,且传热不均匀易出现结霜不均匀的现象。传统的除霜方法有逆除霜和热气旁通除霜,当外界条件恶劣时,系统从环境中吸热困难,使得此两种方法难以实现。而电辅热融霜能较好地从外界给予系统能量使其能运行,但没有可靠的结霜量来对其所加辅热大小进行定量,目前大部分装置上均采用过大甚至数倍的电辅热进行补热,不仅不能因地制宜地对蒸发器融霜起到改善,还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且现有的融霜方法在融霜过程中会导致热泵输出热量显著降低,影响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置式防、融霜方法,通过结霜量的预测计算出蒸发器在结霜工况下所需能量,从而提供较准确的辅热量使其在湿工况下工作,确保换热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前置式防、融霜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
A.预测结霜量:搜集多种制冷剂在不同蒸发器、不同地区运行结霜的状态,记录当地环境的温度、湿度、蒸发器结构参数、蒸发器运行时制冷剂运行工况,一同输入控制系统,得出结霜量预测值作为输出参数,建立结霜量预测网络的样本训练数据库;
B.样本训练数据库的预处理:对数据库的样本进行训练,包括归一化、初始值设定、误差计算,如果误差满足设定值,则进行下一步,否则,继续返回初始值设定进行循环;
C.建立结霜量的预测网络:选择一种误差最小的网络训练算法,设置学习率从0-1自动进行学习,得出最佳学习率,建立起预测结霜量网络;
D.测试结霜量预测网络:给定环境变量、蒸发器结构参数,计算结霜量大小,与真实值进行比较,如果误差在给定范围内,则网络可靠,如果误差较大,则返回步骤C继续选择不同的算法和学习率;
E.补热量的调节:根据步骤A-D得到的结霜量预测值,对热泵蒸发器补热量进行调节,从而实现有效的防、融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结霜量大小的通用关联式预测出结霜量大小,使蒸发器能实现自适应调节补热量和前置式防、融霜的控制,确保蒸发器能够在湿工况下工作(此时换热效果最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前置式防、融霜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控制器,2-蒸发器,3-工质分配管,4-蒸发器翅片,5-传感器,6-导线,7-基本补热器,8-分配管补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及其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以下步骤:
A.预测结霜量:搜集多种制冷剂在不同蒸发器、不同地区运行结霜的状态,记录当地环境的温度、湿度、蒸发器结构参数、蒸发器运行时制冷剂运行工况,一同输入控制系统,得出结霜量预测值作为输出参数,建立结霜量预测网络的样本训练数据库;
B.样本训练数据库的预处理:对数据库的样本进行训练,包括归一化、初始值设定、误差计算,如果误差满足设定值,则进行下一步,否则,继续返回初始值设定进行循环;
C.建立结霜量的预测网络:选择一种误差最小的网络训练算法,设置学习率从0-1自动进行学习,得出最佳学习率,建立起预测结霜量网络;
D.测试结霜量预测网络:给定环境变量、蒸发器结构参数,计算结霜量大小,与真实值进行比较,如果误差在给定范围内,则网络可靠,如果误差较大,则返回步骤C继续选择不同的算法和学习率;
E.补热量的调节:根据步骤A-D得到的结霜量预测值,对热泵蒸发器补热量进行调节,从而实现有效的防、融霜。
将基本补热器7和分配管补热器8置于蒸发器2的前面,此谓前置式(补热,安装方便)。
参见图1,通过传感器5搜集多种制冷剂在不同蒸发器、不同地区运行结霜的状态,记录当地环境的温度、湿度、蒸发器结构参数、蒸发器运行时制冷剂运行工况,一同输入控制系统,得出结霜量预测值作为输出参数,建立结霜量预测网络的样本训练数据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047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