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渗透油藏动态裂缝的表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04265.2 | 申请日: | 2015-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9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友净;宋新民;惠钢;李佳鸿;刘丽;刘畅;闫林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E21B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张德斌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渗透 油藏 动态 裂缝 表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特低渗透油藏动态裂缝的表征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安塞、新民等典型特低渗透油田相继进入中、高含水阶段,目前油田含水已接近或高于60%,油田开发主要矛盾表现为油井见水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从安塞王窑老区资料统计来看,高含水关井及转注井中主向见水井(平行于现今构造应力场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井)占89%,其含水呈台阶式上升;注水井试井解释分析表现出裂缝渗流特征,吸水剖面表现为局部层段尖峰状吸水,示踪剂监测具有明显的方向性。通过时间推移试井分析表明,裂缝规模不断扩大,裂缝半长在增加。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段特低渗透油藏渗透率普遍小于10×10-3μm2,安塞油田主力开发层段长61段渗透率平均为1.29×10-3μm2,孔隙度与渗透率的相关性较差,受泥质含量影响有相对高孔、低渗层段发育。但目前试井解释分析的有效渗透率比岩心分析的渗透率高出一到两个数量级。从王窑老区试井解释统计分析来看,渗透率平均为10.54×10-3μm2,与基质的渗透率级差可达5~8以上,试井解释裂缝半长在200m以上,并且裂缝半长与渗透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主向油井高含水的原因主要是长期水驱过程中形成动态裂缝造成油井方向性水淹。随着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特低渗透油藏表现出新的储层地质属性—储层动态裂缝。储层动态裂缝成为特低渗透油藏中、高含水阶段最强的非均质特性。国外文献中提到的“注水生长缝”与之形成机理类似。
针对低渗透裂缝的研究,任雁鹏等(专利号201010124334.1)于2010年提出了低渗储层注水开发油藏裂缝性水淹油井堵水方法;樊建明(专利号201210076667.0)于2012年提出了油藏的有效天然裂缝平面分布规律的预测方法;王玉功等(专利号201310274563.5)于2013年提出了一种低渗裂缝性油藏油井堵水屏蔽方法。这些方法都涉及到了低渗透油田中的天然裂缝研究问题,但是并未对油田开发中出现的动态裂缝进行研究,特别是动态裂缝已经成为低渗油藏开发进入中高含水期后最突出的开发矛盾和最强的非均质特性,是低渗透油藏中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需要发展一种描述与表征低渗透油藏动态裂缝的新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渗透油藏动态裂缝的表征方法,所述方法能够针对特低渗透油藏动态裂缝,提出研究其成因机理、特征识别及表征。
为达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渗透油藏动态裂缝的表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明确动态裂缝的成因机理;
(2)提出动态裂缝的特征及识别方法;
(3)获得动态裂缝的分布规律并进行表征。
本发明首先定义动态裂缝是指特低渗透油藏在长期注水过程中,由于注水井近井地带憋压,当井底压力超过岩层破裂、延伸压力,或原始状态下闭合、充填的天然裂缝被激动、复活,所产生的有效裂缝通道。这些裂缝随着注水量的增长和井底压力的升高,还不断向油井方向延展,直至与油井压裂缝连通。
如本领域有关于动态裂缝的其他定义而与本发明不完全一致,则在本发明中以本发明上述定义为准。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表征方法,所述动态裂缝的成因机理包括:
(1)新缝开启;(2)人工压裂缝的扩展;(3)无效天然缝被激活。
所述动态裂缝成因机理根据定义有三种,一是新缝开启:井底压力超过岩层破裂压力,导致新的裂缝开启;
岩层的破裂压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R.Douglas公式:Pf=3σHmin-σHmax-Pp+S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042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煤矿井及其建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煤矿井下煤层钻孔高压气体压裂增透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