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冷系统及其净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02611.3 | 申请日: | 2015-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228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涛;M.A.斯塔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开利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00 | 分类号: | F25B1/00;F25B43/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陵峰;周心志 |
地址: | 美国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系统 及其 净化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其包括:制冷回路,其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主节流元件及蒸发器;以及净化回路,其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净化压缩机、净化冷凝器、净化节流元件以及低温分离器,所述净化回路通过所述低温分离器双向连接至所述制冷回路,且用于将所述制冷回路内的不凝性气体分离;其中,所述净化冷凝器能够与所述制冷回路中的制冷剂进行换热。从而来实现制冷剂与不凝性气体的高效及可靠的分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系统,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净化装置的制冷系统及其净化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采用低压制冷剂的大型制冷设备在其制造、运输或使用后停机的过程中均可能发生渗入不凝性气体的现象。例如,在其运输过程可能发生空气渗入及腐蚀等可靠性问题。此时,通常会在设备制造完成的同时向其管路内先后注入额定量的制冷剂及保压气体。此时人为注入的保压气体也可认定为不凝性气体的一种。在设备正式运营前,若不将这些保压气体分离,则可能对系统性能造成很大影响。再如,当设备停止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其管路内长期处于负压状态,即,低于环境大气压,此时,环境空气可能会渗入管路中,而在设备再次运行时对其性能造成影响。上述问题的出现,使得根据需要时刻对制冷设备进行不凝性气体的分离操作成为必然。然而,现有的制冷净化装置存在若干问题。例如,对于采用低温分离原理的净化装置,其通常采用低成本的风冷翅片式换热器,此种换热器一般采用风扇与空气强制对流来进行热交换,这将导致其换热效果极易受到环境温度影响。但是,此种大型机组通常安装在客户机房中,其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因此,此种情况下的环境温度通常较高,而难以使采用低温分离原理的净化装置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
另一方面,若采用其他非风冷式的换热器时,如果额外布置与其进行热交换的水源/冷源又成为衍生的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与净化回路具体的连接设计,以便实现制冷剂与不凝性气体的高效及可靠的分离。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的净化方法,以配合本发明的系统使用来进一步提高制冷剂与不凝性气体的分离效果。
为实现以上目的或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其包括:制冷回路,其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主节流元件及蒸发器;以及净化回路,其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净化压缩机、净化冷凝器、净化节流元件以及低温分离器,所述净化回路通过所述低温分离器双向连接至所述制冷回路,且用于将所述制冷回路内的不凝性气体分离;
其中,所述净化冷凝器能够与所述制冷回路中的制冷剂进行换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其包括:制冷回路,其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主节流元件及蒸发器;净化回路,其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净化压缩机、净化冷凝器、净化节流元件以及低温分离器,所述净化回路通过所述低温分离器双向连接至所述制冷回路,且用于将所述制冷回路内的不凝性气体分离;第一辅助流路,其第一端连接所述冷凝器,第二端连接所述蒸发器;以及第二辅助流路,其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蒸发器;其中,所述第一辅助流路及第二辅助流路具有公共流路,所述净化冷凝器能够通过所述公共流路与所述制冷回路中的制冷剂进行换热。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净化方法,其包括:在所述制冷系统运行时,开启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二电磁阀,制冷剂在流经第一辅助流路的过程中节流降温,并与净化回路中的净化冷凝器换热,且随后返回所述蒸发器中;和/或在所述制冷系统停机时,开启第二电磁阀及循环泵,关闭第一电磁阀,制冷剂在流经第二辅助流路的过程中节流降温,并与净化回路中的净化冷凝器换热,且随后返回所述蒸发器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制冷系统的制冷回路与净化回路第一种管路连接方式的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开利公司,未经开利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026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