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硅钢片真空退火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400710.8 | 申请日: | 2015-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113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 发明(设计)人: | 雷福荣;游上云;徐斌;何俊杰;何煜青;黄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安顺变压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D9/46 | 分类号: | C21D9/46;C21D1/26;C21D1/773 |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8 | 代理人: | 丁秀丽 | 
| 地址: | 354200 福建省南***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硅钢片 真空 退火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钢片真空退火工艺。
背景技术
经裁剪成型的电力变压器取向硅钢片,其带有毛边以及弯曲等问题,毛边容易形成涡流且噪音增大,弯曲会导致电流损耗增大。因此,需要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解决硅钢片的毛边和弯曲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钢片真空退火工艺,其能消除毛边,并提高硅钢片的平整度。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硅钢片真空退火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A、堆叠夹紧后的硅钢片放入退火炉中,其后密封退火炉;
B、经步骤A处理后,将炉内温度升至400-500℃,同时抽出炉内废气在真空状态下充入氮气,保持炉内氮气真空保护;
C、经步骤B处理后,将炉内升温至600-700℃,并保温3-4小时;
D、经步骤C处理后,将炉内升温至720℃,并保温3-4小时后停止加热。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经过真空退火处理后,毛边消除,且硅钢片的平整度提高,从而使涡流损耗和电流损耗降低,噪音减少;
(2)真空退火,能消除硅钢片应力,重新布晶,降低了铁损,提高了磁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硅钢片真空退火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A、堆叠夹紧后的硅钢片放入退火炉中,其后密封退火炉;
B、经步骤A处理后,将炉内温度升至400-500℃,在升温过程中同时抽出炉内废气在真空状态下充入氮气,保持炉内氮气真空保护;
C、经步骤B处理后,将炉内升温至600-700℃,并保温3-4小时;
D、经步骤C处理后,将炉内升温至720℃,并保温3-4小时后停止加热。
所述步骤C的具体操作为,将炉内温度升温至670-700℃,并进行第一次保温,保温1-1.5小时;其后将炉内温度降至600-630℃,并进行第二次保温,保温0.5-1小时;最后将炉内温度升至670-700℃,并进行第三次保温,保温至该步骤完成;从进行第一次保温开始至该步骤结束,总用时为3-4小时。
所述步骤A中堆叠夹紧的具体要求为,将剪切冲剪好的规格成品堆垛平整,上下用不锈钢板采用液压压紧螺栓固定后,置放于退火炉中摆放整齐。
实施例1:
一种硅钢片真空退火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A、堆叠夹紧后的硅钢片放入退火炉中,其后密封退火炉;
B、经步骤A处理后,将炉内温度升至400℃,在升温过程中同时抽出炉内废气在真空状态下充入氮气,保持炉内氮气真空保护;
C、经步骤B处理后,将炉内升温至650℃,并保温4小时;
D、经步骤C处理后,将炉内升温至720℃,并保温3小时后停止加热。
30Q120型号的硅钢片,未进行上述真空退火前,在磁通密度B为标准17千高斯,时单位铁损为1.18W/Kg,磁化容量是1.82VA/Kg。通过上述真空退火消除应力和重新布晶后,磁通密度B为标准17千高斯,时单位铁损为1.15W/Kg,空载损耗下降2.54%,磁化容量是1.72VA/Kg,空载电流下降5.5%。
27QG100型号的硅钢片,未进行上述真空退火前,在磁通密度B为标准17千高斯,时单位铁损为0.98W/Kg,磁化容量是1.98VA/Kg。通过上述真空退火消除应力和重新布晶后,磁通密度B为标准17千高斯,时单位铁损为0.94W/Kg,空载损耗下降4.08%,磁化容量是1.81VA/Kg,空载电流下降8.59%。
实施例2:
一种硅钢片真空退火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A、堆叠夹紧后的硅钢片放入退火炉中,其后密封退火炉;
B、经步骤A处理后,将炉内温度升至450℃,在升温过程中同时抽出炉内废气在真空状态下充入氮气,保持炉内氮气真空保护;
C、经步骤B处理后,将炉内升温至700℃,并保温3小时;
D、经步骤C处理后,将炉内升温至720℃,并保温3.5小时后停止加热。
经步骤D处理后,通常需直至退火炉自然降温至200℃以下后,才停止氮气真空保护,并可开炉取出硅钢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安顺变压器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安顺变压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007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