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轴承室风压检测结构的牵引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99731.2 | 申请日: | 2015-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36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沛;孟语灵;尚诗贤;梁刚;李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路总公司;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16 | 分类号: | H02K5/16;F16C33/72;G01L11/00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1008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轴承 风压 检测 结构 牵引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牵引电机,具体为带有轴承室风压检测结构的牵引电机。
背景技术
机车牵引电机与齿轮箱是刚性安装的,牵引电机传动端装在齿轮箱内腔里;当齿轮箱内产生正压或牵引电机旋转过程中产生负压时,齿轮箱内润滑油会通过电机轴承盖、轴承室、内轴承盖、迷宫流入电机内部。这样会产生两个重大的危害:1、轴承润滑脂被冲洗流失,造成轴承润滑不良。2、油脂窜入电机内腔污染线圈,电机主绝缘材料会被有机溶剂溶解失效,并且还会导致散热不良。因此对轴承部位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在各种通风量、转速下需要检测所需部位风压变化,以指导电机设计时平衡各部位气压或监测电机的运行状况。因此需要一套可靠的检测手段来实现。但机车牵引电机具有以下特点:转速范围大,通风量变化,电机内部空间狭小,给检测风压带来了一定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现有牵引电机难以检测其轴承部位风压的问题,提供一种带有轴承室风压检测结构的牵引电机。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带有轴承室风压检测结构的牵引电机,包括带有轴向迷宫、径向迷宫和轴承室的内轴承盖,其上开有通大气孔的端盖;在内轴承盖外表面固定有第一检测软管,第一检测软管的一端伸至内轴承盖的轴向迷宫处(即内轴承盖与转子端部压板的结合处)、另一端经端盖上的通大气孔引至电机外;在内轴承盖和端盖上开有将内轴承盖上的内侧径向迷宫与电机外沟通的通孔,通孔内密封插有第二检测软管,第二检测软管的一端伸入内轴承盖的内侧径向迷宫内、另一端引至电机外;在内轴承盖外壁钻径向孔,在内轴承盖的轴承室内壁钻与径向孔沟通的斜孔,在径向孔处加工管螺纹,在螺纹处安装快速接头,第三检测软管的一端与快速接头连接、另一端经端盖上的通大气孔引至电机外。由于需要检测的位置均位于非常狭小的空间,因此在电机配件中需要进行复杂的设计和加工。将每个所需的检测部位使用PVC软管引接到电机外部。使用时,各检测软管的电机外端部连接微压差传感器将风压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
本发明给出了合理的结构及检测路径设计,将原先很难完成的工作,进行了有效地尝试。试验证明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可以准确检测各个狭小空间的风压,提供了一种防止轴承室窜油的可行的检验方式,对机车牵引电机机械结构设计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持。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牵引电机的结构及需检测部位示意图;
图2为第一检测软管的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二检测软管的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三检测软管的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轴向迷宫处,2-内侧径向迷宫,3-轴承室,4-内轴承盖,5-端盖,6-第一检测软管,7-第二检测软管,8-径向孔,9-斜孔,10-第三检测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带有轴承室风压检测结构的牵引电机,包括带有轴向迷宫、径向迷宫和轴承室3的内轴承盖4,其上开有通大气孔的端盖5;在内轴承盖4外表面固定有第一检测软管6,第一检测软管6的一端伸至内轴承盖的轴向迷宫处1、另一端经端盖上的通大气孔引至电机外;在内轴承盖4和端盖5上开有将内轴承盖上的内侧径向迷宫2与电机外沟通的通孔,通孔内密封插有第二检测软管7,第二检测软管7的一端伸入内轴承盖的内侧径向迷宫2内、另一端引至电机外;在内轴承盖4外壁钻径向孔8,在内轴承盖的轴承室3内壁钻与径向孔沟通的斜孔9,在径向孔处加工管螺纹,在螺纹处安装快速接头,第三检测软管10的一端与快速接头连接、另一端经端盖上的通大气孔引至电机外。具体实施时,在内轴承盖4表面钻有固定孔,通过设置于固定孔内的固定件实现第一检测软管6在内轴承盖外表面上的贴服固定。
将电机内侧轴承盖和端盖进行改制加工,将轴承各腔室空气通过管路引出到电机外部,采用268型微压差传感器将压力信号转化成电信号,在八种风量和七种转速情况对三个部位风压进行了精确测量,完成了各点风压分布图,对电机轴承室结构设计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路总公司;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路总公司;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997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检测机车轴承故障的方法
- 下一篇:全自动钥匙环成型装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