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复合驱动管道机器人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398817.3 | 申请日: | 2015-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37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峰;张月泽;王建华;周洪;谢启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L55/30 | 分类号: | F16L55/30;F16L55/40;F16L101/10;F16L10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复合 驱动 管道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将螺旋轮式驱动改进后与不同驱动模式结合起来,综合性能优异,并且能够实现多种功能的多功能复合驱动管道机器人设计,属于管道机器人结构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管道作为一种十分便利的运输工具,从问世以来便得到了人们的青睐并且应用广泛。如今工业管道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冶金、石油、化工、及城市水暖供应等领域。工业管道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长期使用后容易发生腐蚀,破裂等问题。因此管道的监测、诊断、清理和维护就成为保障管道系统安全、畅通和高效运营的关键,然而受限于管道所处环境或管道尺寸,人不能直接到达或直接介入。为了达到实现管道内工作的目的,人们研究出了各种各样的管道机器人。
但是,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管道机器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的理念是“节能减排,低碳环保”,而当下的管道机器人性能各有优劣,牺牲速度以获得高驱动力,牺牲驱动力以获得高速。并没有一款综合性能优异的机器人。本设计针对这一问题,本发明使用了一种新型的螺旋轮式驱动,并且将不同的驱动方式结合起来,并且将工作装置模块化,实现了一种多功能复合驱动管道机器人的设计。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当下管道机器人运行速度和轴向驱动力二者不可兼得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管道机器人,该管道机器人不仅有强大的轴向驱动力,而且能达到较高运行速度。机器人采用了一种新型的螺旋轮式驱动,在空间利用率上有了极大提高,降低了机器人成本。
一种多功能复合驱动管道机器人,其特征是:机器人前端采用顶壁履带式驱动的模块搭载部分,后端采用螺旋轮式驱动的辅助推进部分,两部分用万向节(9)连接。模块搭载部分最外端为履带(1),由内置的履带驱动轮(2)驱动,3条履带环状分布在模块搭载机体(6)外端,每条履带通过2根履带调节杆(4)和4根履带支撑杆(3)与模块搭载机体(6)连接,6根杆关于履带对称分布,单边有1根履带调节杆(4)和2根履带支撑杆(3),履带支撑杆(3)通过铰链与模块搭载机体(6)连接,履带调节杆(4)与丝杠螺母(8)连接,3根丝杠(7)分别穿插于丝杠螺母(8)中,丝杠(7)一端与丝杠螺母驱动小齿轮(17)连接,3个丝杠螺母驱动小齿轮(17)环绕在丝杠螺母驱动大齿轮(16)周围,形成了4个齿轮,3对外啮合关系。模块搭载机体(6)外形为圆柱,采用中空设计,后端为4个齿轮形成的齿轮组,前端为连接模块法兰(18)。螺旋轮式推进部分,中心为螺旋仓太阳轮(14),周围环绕3个螺旋仓行星轮(15),3个螺旋仓行星轮(15)与内壁为内啮合齿轮的螺旋仓外壳(13)连接,螺旋仓外壳(13)外部环绕3个螺旋轮(10),通过相交的螺旋轮支撑弹簧(12)和螺旋轮支撑杆(11)与螺旋仓外壳(13)连接。其中螺旋轮支撑杆(11),螺旋轮支撑弹簧(12),螺旋仓外壳(13)构成曲边三角形,曲边所对顶点为螺旋轮(10)。
进一步,螺旋架和螺旋仓一体化设计,螺旋仓外壳内部为内啮合齿轮,通过行星轮和太阳轮建立传动关系,工作时仅螺旋仓外壳转动。
进一步,模块搭载机体(6)前部连接模块法兰(18)用于连接工作模块,并配有3个法兰外连接螺母(19)用于连接辅助设备。
进一步,履带支撑杆(3)装有履带阻尼器(5)。
进一步,曲边三角形中;螺旋仓外壳直径与该部分总体直径比例为:1:3‐2:3。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轴向驱动力强大的螺旋轮式驱动进行改进后和运行速度高,越障能力强的顶壁履带式驱动结合起来。用一个空心圆柱作为螺旋仓,3个螺旋轮支架周向均匀分布在螺旋仓外表面,螺旋轮固定在支架上。螺旋仓内壁为内啮合齿轮,轴心处有一太阳轮,3个定轴行星轮围绕太阳轮周向均匀分布,内啮合齿轮,行星轮,太阳轮3者逐次啮合。电机驱动太阳轮转动,太阳轮驱动行星轮转动,行星轮驱动外壳转动,实现了仅外壳转动的目的,螺旋仓外壳内保留了大量平稳的空间,可以内置工作设备和动力设备。机器人前端采用顶壁履带式驱动,后端采用新型螺旋轮式驱动,前端速度配合后端速度。两部分用万向节连接,万向节只传递螺旋轮部分的轴向驱动力,避免搭载工作模块的顶壁履带部分运行不平稳。顶壁履带部分用来搭载工作模块,这部分的模块搭载机体采用中空的设计,机器人最前端设有连接法兰,可以连接配套的各种工作模块。为满足工作模块的工作需求,中空的部分可以内置各种仪器和部件,保证模块的正常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空间利用率高,有效降低了管道机器人的成本。性能上既有强大的轴向驱动力,又能达到较高的运行速度,搭载工作模块的空间较大且该部分运行平稳,对工作模块的搭载能力极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988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