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火材料填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398418.7 | 申请日: | 2015-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4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 发明(设计)人: | 佘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兴泓矿炉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 地址: | 31311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火材料 填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烧造质量,提高强度、热传导性好、抗热震性能优异耐火材料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的日益紧张,各国对高温工业用节能材料的研制、生产和使用日益重视,高温窑炉需要大量使用具有优异性能或特殊性状的耐火材料。如为了延长使用寿命和提高热交换能力,玻璃窑蓄热室需要具有优异的抗侵蚀性、抗蠕变性以及具有特殊形状尺寸的格子体。还有,全氧燃烧玻璃熔窑的上部结构也需要使用具有良好抗侵蚀、抗蠕变性,中间填充隔热材料的凹形耐火材料。
碳化硅棚板在烧制过程中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体积密度不够,气孔率偏大,往往容易形成最低共熔物并造成粘瓷和表面色斑;2)高温抗折强度不高,在较高温度、较大负荷情况下,棚板变形度大,既影响产品的烧造,又大大缩短了棚板的使用寿命;3)由于抗热震性和高温韧性不够,故在快速烧成、急冷急热的窑中,棚板容易在薄弱部断裂,尤其是在收缩缝位开裂,或角边部断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耐火材料抗热震性和高温韧性不够,故在快速烧成、急冷急热的窑中,容易在薄弱部断裂,尤其是在收缩缝位开裂,或角边部断裂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提高烧造质量,提高强度、热传导性好、抗热震性能优异耐火材料填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火材料填料,所述耐火材料填料由纳米氧化铝、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锆、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氧化铒、氧化铯与麦芽糊精组成。在本技术方案中,麦芽糊精是DE值5-20的淀粉水解产物,它介于淀粉和淀粉糖之间,麦芽糊精一般为多种DE值的混合物,流动性良好,无异味,溶解性能良好,有适度的粘度,吸湿性低,不易结团,有较好的载体作用,有很好的乳化作用和增稠效果,有促进产品成型和良好地抑制产品组织结构的作用,成膜性能好,既能防止产品变形又能改善产品外观。
作为优选,耐火材料填料中各原料的质量份数分别为:纳米氧化铝150-200份、纳米二氧化硅50-80份、纳米氧化锆10-30份、纳米二氧化钛5-8份、纳米氧化锌45-65份、氧化铒5-10份、氧化铯1-3份与麦芽糊精70-100份。
作为优选,麦芽糊精的粒径为100-300nm。
作为优选,耐火材料填料是将麦芽糊精加热至熔融态,然后依次加入纳米氧化铝、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锆、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在超声状态下搅拌2-4小时,得到混合液,将氧化铒与氧化铯从混合液底部注入,然后在0.5T-3.5T的磁场强度下震荡15-35min而得到。
作为优选,氧化铒与氧化铯在5-10秒内注入完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产品可以提高耐火材料抗热震性能优良,抗氧化、抗熔渣、碱金属侵蚀性能强,耐冲刷、隔热保温性能优异、高温体积稳定性好的轻质硅砖;可以在耐火材料内部高度均匀分散,促进烧结,并使得耐火材料具有更均匀的组织结构,提高制品的强度和抗热震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解释,并非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发明原料可从市场购得。
实施例1
一种耐火材料填料,所述耐火材料填料由纳米氧化铝、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锆、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氧化铒、氧化铯与麦芽糊精组成;耐火材料填料中各原料的质量份数分别为:纳米氧化铝150份、纳米二氧化硅50份、纳米氧化锆10份、纳米二氧化钛5份、纳米氧化锌45份、氧化铒5份、氧化铯1份与麦芽糊精70份;麦芽糊精的粒径为100-300nm;耐火材料填料是将麦芽糊精加热至熔融态,然后依次加入纳米氧化铝、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锆、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在超声状态下搅拌2小时,超声功率55kw,得到混合液,将氧化铒与氧化铯从混合液底部注入,然后在0.5TT的磁场强度下震荡15min而得到;氧化铒与氧化铯在5秒内注入完毕。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兴泓矿炉料有限公司,未经长兴泓矿炉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984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