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用户多车道高快速路宏观交通流仿真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397815.2 | 申请日: | 2015-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70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 发明(设计)人: | 孙剑;李宙峰;李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9B25/00 | 分类号: | G09B2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考虑 驾驶员 类型 车道 选择 偏好 快速 路网 宏观 通流 仿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快速路交通仿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用户多车道高快速路宏观交通流仿真方法。
背景技术
高快速路连续流交通运行特征分析一直是交通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交通仿真技术能够复现交通流随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可以应用于高快速路交通需求预测、工程改善措施及管理控制措施的制定与效果评价,准确的交通仿真模型是优化高快速路管理控制措施、提高设施利用率和服务水平的有力工具。
目前,交通仿真技术按照仿真对象的粒度可以分为微观交通仿真、中观交通仿真和宏观交通仿真。宏观交通仿真是指同时模拟多个车辆的运动,是一种纯粹的数值模拟。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说,宏观交通仿真具有参数个数少、易于标定、计算效率高、操作简单和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宏观交通仿真的主要思想是将车流比拟为流体,同时引入与流体动力学方程相似的交通动力学偏微分方程,通过求解偏微分方程即可得到交通动力学行为。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取将偏微分方程离散为差分方程的做法,即对时间、空间离散化,以便于计算。LWR模型是第一个提出的宏观交通流模型,也是最基本的宏观交通流模型,所有后续提出的新模型都以此为基础。LWR模型能够描述许多基本的交通现象,如拥挤、排队蔓延和排队消散等现象。但是,在LWR模型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设,它认为交通流组成是单一的,且均匀分布于整个断面,这样LWR模型就不能解释一些混合交通流的特征。因此后续出现了大量针对混合交通流建模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建立多车道的宏观交通流仿真模型,即认为交通流在同一断面的各个车道之间是不均匀分布的,并在模型中考虑各个车道之间的换道行为;第二类是建立多车种(例如小汽车、卡车等)的宏观交通流仿真模型,即认为交通流是由多种类型的车辆组成,同一车种的车辆在速度上不存在差异,但其速度会受到其它车种的干扰。这些工作极大推动了宏观交通流仿真研究的发展,但当前研究所建立的模型仍然不能够全面的解释高快速路交通流的实际特征,这些问题如下:
(1)当前对于多车种宏观交通流仿真模型的研究,大多是以车身长度和车辆动力性能来区分车种,例如划分为小汽车和货车。但是,在实际交通流中却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车辆即便在外观和动力性能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却仍然可能在自由流速度上有着较大差别。以上海为例,相关研究表明,上海市快速路所运行的小汽车比例超过了95%。但是在这样的车种组成条件下,对自由流速度聚类的结果却显示(如图1所示),上海市快速路明显的存在两类驾驶员:第一类为保守型驾驶员,自由流速度在75km/h左右,所占比例约为56%;第二类为激进型驾驶员,自由流速度在90km/h左右,所占比例约为44%。这说明驾驶员的行驶速度不仅仅取决于车辆的动力性能,也可能会受到自身驾驶水平和驾驶偏好的影响;
(2)对于多车道宏观交通流仿真模型的研究,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对车辆换道行为的考虑。当前研究大多假设车辆换道的主要动机是为了追求更快的速度。而同样根据上海市快速路的研究结果,发现在上海市快速路存在着一类保守型的驾驶员,这类驾驶员不仅有着自由流速度较低的特点,而且具有倾向于向内侧车道行驶的偏好。这说明在交通流中车辆换道并不仅仅只是为了追求更快的速度,也可能是由于驾驶员自身的车道选择偏好所导致。
交通仿真模型本质上是对实际交通流运行规律与机理的阐释,因此需要建立更准确的能够描述产生上述现象的交通动力学模型及其模拟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当前宏观交通仿真模型中未能充分考虑驾驶员差异与换道动机的问题,提供一种多用户多车道高快速路宏观交通流仿真方法。
本发明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根据期望速度的大小将交通流中的驾驶员(车辆)划分为多种类型;二、通过引入车道偏好这一参数来反映各类驾驶员在车道选择行为上的倾向性;三、基于效用理论,通过构建包含车道偏好、速度偏好和换道成本三方面效用来源的离散选择模型来实现对车辆换道行为的模拟。
为达到以上目标,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用户多车道高快速路宏观交通流仿真方法,基于传统的多车道宏观交通流仿真模型,在模型中引入了具有不同期望速度的多类驾驶员,并利用效用理论模拟车辆的换道行为,具体步骤如下:
1时空离散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978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