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湖泊水体污染修复的生态浮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97364.2 | 申请日: | 2015-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59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玲;王汉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东师专利事务所 22202 | 代理人: | 刘延军;李荣武 |
地址: | 130024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湖泊 水体 污染 修复 生态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湖泊水体污染修复的生态浮床装置,包括浮床框架、浮条、平衡块、种植填充料、固定绳和植物。浮床框架采用木质或竹制的支撑、边框和立柱,浮条采用聚乙烯泡沫塑料制备,种植填充料采用稻草、玉米叶和茅草等软质植物秸秆,固定绳和连接绳采用尼龙绳、麻绳或铁丝,平衡块采用碎石或卵石制备,碎石或卵石置于网兜内。每个生态浮床单体由36个浮床格组成。种植填料制备成球形或椭球形,置于网兜内,同时固定于浮床框架的每个浮床格内,植物种植于种植填充料内。本发明成本低,坚固耐用,同时具备去除湖泊水体中污染物,改善水体富营养化,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生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湖泊水体修复的生态浮床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排放量越来越多,河流和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水污染修复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外水污染处理技术繁多,但针对河流或湖泊主要有氧化塘、人工曝气和人工生态浮床等技术。相比之下,人工生态浮床技术因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对水体的净化效果好,而被广泛采用。
人工生态浮床的净化首先制备生态浮床,通过浮床上种植的植物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并通过光合作用使其成为生长的营养物质。同时植物根系为水体中的鱼类提供营养物质,加速水质的净化效率。
目前使用人工生态浮床净化水质的专利包括:一种适用于大流速水体的导流式生态浮床(201410127460.0)、一种简易生态浮床装置的制备方法(201310312598.3)、一种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浮床装置(201310205250.4)、一种适用于大面积水体的抗风浪生态浮床(201210574408.0)、碳纤维湿地式生态浮床及其设置方法(201210308945.0)、去除悬浮颗粒物的立体组合式人工生态浮床(201210078876.9)、一种可生态调控的鱼礁生态浮床装置(201010262993.1)、一种柔性生态浮床(201010227829.7)、筛网式生态浮床的制作及使用方法(201010185426.0)、一种不妨碍泄洪的、能自动转向的生态组合浮床(200810033495.2)、淹没式组合生态浮床水质改善装置(201010109971.1)、一种用漂浮植物浮床治理护坡风浪区富营养化的方法(200610039906.X)、一种悬挂弹性填料的多层次立体生态浮床(201510078919.7)、一种生态浮床及净化水体的方法(201410649284.7)、一种净化富营养化水源用的立体浮床的制作方法(201410712579.4)、可重复使用的生物浮床(200910233132.8)、一种组合型生态浮床净化装置(201010202258.1)和一种框架型湿式生态浮床(201210487587.4)等等。但上述专利因制作复杂或成本较高,使用局限性较大,推广困难,特别是对于东北地区应用效果不明显。
因此,建立一个操作简单实用、应用范围广的,特别是同样适合东北地区的湖泊水体污染修复的生态浮床装置,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发明的生态浮床存在成本高、操作复杂和使用局限等缺陷,经过多年实验比较,不断改进,提供一种用于湖泊水体污染修复的生态浮床装置,提高净化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用于湖泊水体污染修复的生态浮床装置,包括浮床框架、浮条、平衡块、种植填充料、固定绳和植物,所述的浮床框架由次支撑、主支撑、顶边框、底边框、边立柱、中心立柱和连接绳组成;浮条置于顶边框外侧,同时与浮床框架绑扎在一起,且距浮床边框顶的距离为40~150mm;平衡块置于一个生态浮床单体四角的浮床格底部;种植填充料制作成球形或近似球形固定于网兜内,同时通过固定绳固定于框架的每个浮床格内,植物种植于种植填充料内;该生态浮床的特征是,通过调整浮条的截面尺寸和平衡块的重量,使整个浮床漂浮于水面部分的高度在40~150mm。
上述的浮床框架,顶边框和底边框上下对应布置,主支撑和次支撑上下对应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师范大学,未经东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973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化法降解聚环氧氯丙烷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景观水循环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