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防霉腐木质纤维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397190.X | 申请日: | 2015-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08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娟;许士玉;刘一星;张显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林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7K3/02 | 分类号: | B27K3/02;B27K3/34;B27K5/04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文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10 | 代理人: | 王艳萍 |
| 地址: | 15004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防霉 木质 纤维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木质纤维的抗菌防霉腐处理方法,属特种功能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人造板是在高温高压下和胶黏剂参与的情况下压制而成的,压制过程中会改变木纤维的表面特性,使得成板后的吸附反应等活性发生改变,很难在其表面进行抗菌防腐的处理。并且压制成的人造板具有极强的疏水性,使得性能好的亲水性的抗菌防霉剂很难附着,给功能性的人造板生产带来极大的难度。
木质纤维的生产采用的是枝桠材和木材加工的废弃物或一些草类原料,内含很多没有完全木质化的细胞,使的木质纤维中含有大量的能被各种微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这样使得生产出的板材容易被微生物侵蚀造成使用寿命的缩短和机械强度的降低。为此,在板材的生产过程中做相应的防腐抗菌处理,通常采用的方法为表面抗菌防腐处理,使得板材表面具有抗菌防腐能力,这样虽然节约了防腐抗菌药品的用量但在板材的加工过程中会出现切面裸露在外的情况,会使其失去抗菌防腐的功能。而采用具有抑菌抗腐作用的木质纤维素进行压制,此问题就得到解决。通常情况下添加防腐抗菌剂,防腐抗菌剂会粘附在木质纤维素表面,而影响纤维间的结合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的具有抑菌抗腐作用的木质纤维素纤维间结合强度低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抗菌防霉腐木质纤维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抗菌防霉腐木质纤维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将木质纤维用乙醇或二乙醇胺溶液浸泡后,干燥;
二、将经步骤一处理后的木质纤维用抗菌防腐剂溶液浸泡,干燥,得到抗菌防霉腐木质纤维;其中抗菌防腐剂为SR-A-103型抗菌防腐剂或SR-O-M101型抗菌防腐剂。
本发明利用木质纤维表面特性,采用抗菌防霉腐药剂对木质纤维进行表面处理,达到抗菌防霉腐的效能,制作出一种功能性木纤维,该抗菌防霉腐木质纤维在提高了抑菌性能之外,还通过乙醇或二乙醇胺与抗菌防腐剂的作用,增强了纤维之间相互作用,提高了结合强度,尤其是采用的二乙醇胺处理后的材料,其弹性模量达到1800~1900MPa,提高了机械强度。使得木质纤维的利用范围更广。由于其制作工艺简单,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更易推广。具有投资小、经济节约的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极其利于工业化生产,可用制备纤维板材。
附图说明
图1未经处理的木质纤维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图;
图2试验一得到的抗菌防霉腐木质纤维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图;
图3试验二得到的抗菌防霉腐木质纤维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图;
图4未经处理的木质纤维对褐腐菌的抑菌效果图;
图5试验一得到的抗菌防霉腐木质纤维对褐腐菌的抑菌效果图;
图6试验二得到的抗菌防霉腐木质纤维对褐腐菌的抑菌效果图;
图7将未经处理的木质纤维对黑曲霉抑菌效果图;
图8试验一得到的抗菌防霉腐木质纤维对黑曲霉抑菌效果图;
图9试验二得到的抗菌防霉腐木质纤维对黑曲霉抑菌效果图;
图10未经处理的木质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图;
图11试验一得到的抗菌防霉腐木质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图;
图12试验二得到的抗菌防霉腐木质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图;
图13未经处理的木质纤维对白腐菌的抑菌效果图;
图14试验一得到的抗菌防霉腐木质纤维对白腐菌的抑菌效果图;
图15试验二得到的抗菌防霉腐木质纤维对白腐菌的抑菌效果图;
图16未经处理的木质纤维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17试验一得到的抗菌防霉腐木质纤维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18试验二得到的抗菌防霉腐木质纤维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19未经处理的木质纤维的FTIR的衍射图;
图20试验一得到的抗菌防霉腐木质纤维的FTIR的衍射图;
图21试验二得到的抗菌防霉腐木质纤维的FTIR的衍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的抗菌防霉腐木质纤维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将木质纤维用乙醇或二乙醇胺溶液浸泡后,干燥;
二、将经步骤一处理后的木质纤维用抗菌防腐剂溶液浸泡,干燥,得到抗菌防霉腐木质纤维;其中抗菌防腐剂为SR-A-103型抗菌防腐剂或SR-O-M101型抗菌防腐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林业大学,未经东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971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