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压水位控制阀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397042.8 | 申请日: | 2015-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6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 发明(设计)人: | 许显朝;朱蔓茹;胡建华;吕加达;苏佳佳;朱胜若;朱建武;戴协胜;许丹华;叶云飞;叶海瑞;许森疆 | 申请(专利权)人: | 志远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K31/34 | 分类号: | F16K31/3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水位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阀,特别涉及一种液压水位控制阀。
背景技术
液压水位控制阀具有开启管路以控制水位的功能,适用于工矿企业、民用建筑中各种水塔或自动供水系统中。
传统的液压水位控制阀主要由阀体及与阀体连接的阀盖组成,阀体上设有介质进入通道及与介质进入通道呈垂直导通的介质流出通道,阀体上位于阀盖的安装处设有与介质进入通道同向的活塞移动腔,介质进入通道与介质流出通道导通的开口处设有促使介质进入通道与介质流出通道导通或封闭的阀瓣,活塞移动腔内设有与阀瓣通过阀杆联动的活塞,活塞与阀盖之间设有排压腔,阀盖上设有排压口,排压口内设有排压阀,排压阀上设有驱动排压阀开启或关闭的浮球。浮球处于水塔或自动供水系统的容腔内,并漂浮于液面上,当容腔内的液位过低时,浮球处于液面上的位置则会随之移动,此时,浮球便可驱动排压阀,促使排压腔排压,阀瓣则会解除介质进入通道与介质流出通道的封堵,使阀门开启,外部介质进入到容腔内,保持容腔内的介质处于预期的液位处。
然而,阀瓣在移动过程中容易发生偏移,导致阀瓣与介质进入通道之间的密封出现泄漏;活塞与活塞移动腔的内壁之间通常采用密封圈实施密封,活塞长时间的移动后,会导致该处的密封圈磨损,导致活塞处的密封无法得到保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密封性好、不易出现泄漏、结构简单的液压水位控制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压水位控制阀,包括有阀体及与阀体连接的阀盖,阀体上设有介质进入通道及与介质进入通道呈垂直导通的介质流出通道,阀体上位于阀盖的安装处设有与介质进入通道同向的活塞移动腔,介质进入通道与介质流出通道导通的开口处设有促使介质进入通道与介质流出通道导通或封闭的阀瓣,活塞移动腔内设有与阀瓣通过阀杆联动的活塞,活塞与阀盖之间设有排压腔,阀盖上设有排压口,排压口内设有排压阀,排压阀上设有驱动排压阀开启或关闭的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与活塞移动腔的内壁之间设有弹性密封组件,活塞的外周面上开设有供弹性密封组件放置的放置腔,所述的弹性密封组件包括有首位相连的弹性圈及与弹性圈抵触的密封垫,该弹性圈的横截面呈椭圆形,弹性圈包括有的两个定位点及两个弧状的弹性抵触面,密封垫的一端与弹性圈的弹性抵触面抵触,另一端与活塞移动腔的内壁抵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弹性密封组件设置为首位相连的弹性圈及与弹性圈抵触的密封垫,密封垫的一端与弹性圈抵触,另一端与活塞移动腔的内壁抵触,这样设置后,使密封垫始终具有足够的弹性抵触力,促使密封垫与活塞移动腔的内壁之间紧密的贴合密封,保证了活塞与活塞移动腔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泄露,同时弹性圈的两个弧状抵触面与密封垫实施抵触,这样的抵触效果更好,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密封垫始终得到弹性抵触。当密封垫与活塞移动腔之间长时间的摩擦造成磨损后,由于密封垫始终受到弹性圈的抵触,密封垫与活塞移动腔的内壁之间仍然可保持紧密的密封。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密封垫与活塞移动腔内壁抵触的一端为弧面,该弧面的顶点与活塞移动腔的内壁抵触密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设置使密封垫与活塞移动腔之间的密封采用点密封的方式,密封效果更好,能够有效的防止泄露。
本发明更进一步设置为:阀瓣朝向介质进入通道的端面上固设有延伸至介质进入通道内的导向爪,阀瓣与该导向爪之间设有密封垫及硬质密封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爪可对阀瓣实施导向的作用,防止阀瓣与介质进入通道之间出现泄漏,为阀瓣处的密封提供了保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I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志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志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970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金属螺旋钢管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恒流出水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