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量匹配的二维平面应变场测试传感元件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95988.0 | 申请日: | 2015-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54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廖波;周国庆;季雨坤;常传源;赵晓东;周檀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商大学;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7/16 | 分类号: | G01B7/16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310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维平面 第一层 应变场 测试传感元件 绝缘保护膜 传感元件 横向电极 绝缘薄层 敏感元件 纵向电极 第三层 树脂 印制 测试 匹配 橡胶 制作 陈列 印刷 被测对象 橡胶薄板 印刷工艺 应变测试 应变量 量程 塑料 生产 | ||
一种模量匹配的二维平面应变场测试传感元件及其制作方法,属于传感元件及其制作方法。有第一层的薄板、第二层的敏感元件陈列与横向电极、第三层的绝缘薄层、第四层的纵向电极及第五层的绝缘保护膜组成;第一层的薄板为塑料或橡胶薄板;第二层的敏感元件陈列与横向电极,采用印刷的方法印制到第一层的薄板上;第三层的绝缘薄层采用树脂或橡胶印刷而成;第四层的纵向电极同样采用印制方法而成;第五层的绝缘保护膜采用树脂或橡胶印制而成。传感元件能实现二维平面应变场的测试,更好地与被测对象达到同步应变,测试到的应变量将更准确,应变测试量程也能够满足,测试精度提高;另外,这种方法采用的是印刷工艺,批量生产情况下,成本低,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感元件及其制作方法,尤其是一种模量匹配的二维平面应变场测试传感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二维平面应变场的方法主要有接触测量法与非接触测量方法,其中接触测量法主要是利用多点的电阻式应变片进行测试,这种方法布点有限,应变计尺寸较大,另外每个应变计都要接出测试线,占据大量空间,影响测试精度;非接触测量方法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数字图像法,这种方法只能在单轴和透明压力室(液压油)条件下适用,测试机理本身限制了这种方法的应用范围。
接触测量方法中采用的普通电阻应变片,它是由Φ=0.02-0.05mm的康铜丝或镍铬丝绕成栅状(或用很薄的金属箔腐蚀成栅状)夹在两层绝缘薄片中(基底)制成,这种应变片的灵敏度约为2,应变测试有效范围约为0.5%,用于岩石、混凝土、钢结构等弹性模量较大的材料应变变化较小(小于0.5%)测试时是相对有效的。而对于其他模量较小的材料,如各种塑料、橡胶等,这些材料的应变一般较大,且电阻应变片的模量相对大于这些材料,测试时很难保证达到同步变形,所以无法完成应变测试。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大塑性应变测量应变计采用完全退火的康铜敏感栅材料和聚酰亚胺基底材料制造而成,具有良好的高延展性、高伸长率,应变测试有效范围在10%左右,有效地解决了较大应变测试问题。但由于聚酰亚胺基地这种材料的限制,这种应变计比较适合于更大模量材料的应变测试,这样就限制了其使用范围,无法有效地对模量更小的塑料、橡胶及土体等材料的应变测试。
鉴于上述的二维平面应变场测量现状,研制模量匹配的二维平面应变场测试传感元件及其制作方法,为工程及室内实验中各种材料的二维平面应变场测试提供新的测试传感元件。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灵敏度高、应变量程大的模量匹配的二维平面应变场测试传感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二维平面应变场测试传感元件有第一层即底层的薄板、第二层的敏感元件陈列与横向电极、第三层的绝缘薄层、第四层的纵向电极及第五层即上层的绝缘保护膜,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和第五层顺序连接。
传感元件的制作方法,首先根据被测试对象的弹性模量大小,选择模量较更小一些的薄板、敏感元件陈列基体、电极材料、绝缘薄层及绝缘保护膜材料;然后将导电炭黑或碳纳米管与敏感元件陈列基体进行混合配制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并将其印刷在选择好的薄板上形成敏感元件陈列层;之后将选好的电极材料也印刷在底板上形成横向电极,并连接上敏感元件陈列;然后利用选择好的绝缘薄层材料印制绝缘薄层,再印刷纵向电极,绝缘薄层处于横向电极与纵向电极之间,将两层电极绝缘;最后,将选择好的绝缘保护膜材料印刷于最上层形成绝缘保护膜层,起到保护作用。
所述的薄板是一种塑料或橡胶材料,厚度0.1~0.3mm;敏感元件陈列基体是一种树脂或橡胶材料,与导电炭黑或碳纳米管充分混合成为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电极材料匹配用市场上出售的导电银浆或者将导电银粉加入橡胶中复合而成;绝缘层与绝缘保护膜选择相同的树脂或橡胶材料;在印刷的时候要保证上一次印刷层完全固化后再进行印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商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未经浙江工商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959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