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喷射制冷与主动式冷梁联合应用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395622.3 | 申请日: | 2015-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27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 发明(设计)人: | 李岩学;阮应君;袁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继明 |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喷射制冷 冷梁 低温侧蒸发器 高温侧蒸发器 发生器 冷凝器 主动式 联合应用 出口制冷剂 低温换热器 低压节流阀 低压喷射器 高温换热器 高压节流阀 高压喷射器 出口气体 系统整体 制冷循环 分两路 风侧 换热 水泵 蒸发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射制冷与主动式冷梁联合应用系统,包括喷射制冷子系统和主动式冷梁子系统,喷射制冷子系统包括发生器(1)、低压喷射器(2)、高压喷射器(3)、冷凝器(4)、水泵(5)、低温侧蒸发器(6)、高温侧蒸发器(7)、低压节流阀(8)和高压节流阀(9),发生器(1)出口气体分两路进入冷凝器(4),冷凝器(4)出口制冷剂分别进入发生器(1)、高温侧蒸发器(7)和低温侧蒸发器(6)完成制冷循环。冷梁风侧末端和冷梁水侧末端分别通过低温换热器(10)与低温侧蒸发器(6)、高温换热器(11)与高温侧蒸发器(7)换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发挥冷梁的优点,结构简单,提高喷射制冷蒸发温度,系统整体性能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射制冷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喷射制冷与主动式冷梁联合应用系统。
背景技术
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节能减排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问题。喷射式制冷技术可以通过水及多种环境友好型制冷介质作为工质,通过多种形式的低位热源(太阳能、地热能、工业余热、废气及生物质能等)驱动实现制冷。喷射制冷技术因具有结构简单、寿命长、初投资及低维护费用小等特点,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关注。但是目前因为喷射制冷能效较低而没有得到较好的推广与应用,因此喷射制冷技术大多限于实验研究。国内外学者对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研究集中在压缩-喷射、吸收-喷射等复合制冷循环,但复合制冷形式结构相对复杂,往往还需要消耗大量电能,投资成本相对较高。冷梁系统作为辐射供冷末端的一种形式,系统所需供回水温度较高,具有节能、舒适等优势,目前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主动式冷梁是一种具有辐射能力的诱导式气水换热末端装置。如图1所示,主动式冷梁末端主要由外壳21、喷嘴22、换热盘管23、混合腔24、导流槽25和孔板26组成,经处理的一次风被送入主动式冷梁后,经喷嘴22高速喷射,高速气流在混合腔24内产生负压,从而诱导室内低速的室内空气通过孔板26,经过换热盘管23进行冷却并与一次风混合后通过两个封闭的导流槽25形成贴附射流,沿着吊顶向室内贴附送风,对于主动式冷梁子系统,目前冷水侧的推荐供冷温度16℃/19℃。同时将水侧供冷量与风侧供冷量之比定义为m,该值可以反映主动式冷梁系统的供冷性能与节能效果,m值越大代表冷梁设备本身承担负荷的比例越大,冷梁系统能效越高,在相同的建筑类型、室内设计条件下,m值主要取决于建筑不同地理位置下的室外气象参数。
公开号为CN 10138745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喷射器并联型太阳能喷射制冷装置,该装置包括太阳能热水回路、喷射制冷剂回路和空调水回路,解决了传统喷射制冷系统只有一个喷射器,容易出现工况不稳定、喷射系统效率下降的问题。然而该装置没有解决喷射制冷能效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目前喷射制冷能效较低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制冷能效高、结构简单的喷射制冷与主动式冷梁技术联合应用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喷射制冷与主动式冷梁联合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喷射制冷子系统和主动式冷梁子系统,所述的喷射制冷子系统为主动式冷梁子系统的冷梁风侧末端和冷梁水侧末端提供冷源。
所述的喷射制冷子系统包括发生器、低压喷射器、高压喷射器、冷凝器、水泵、低温侧蒸发器、高温侧蒸发器、低压节流阀和高压节流阀,所述的发生器出口气体分为两路,一路经过高压喷射器降压扩速,引射高温侧蒸发器内部制冷剂蒸发制冷进入冷凝器,另一路经过低压喷射器降压扩速,引射低温侧蒸发器内部制冷剂蒸发制冷进入冷凝器,所述的冷凝器出口制冷剂分三路,第一路经过水泵升压进入发生器重新加热,第二路经过高压节流阀进入高温侧蒸发器,第三路经过低压节流阀进入低温侧蒸发器,高温侧蒸发器与冷梁水侧末端换热,低温侧蒸发器与冷梁风侧末端换热,共同承担冷梁用户端的冷负荷,完成喷射制冷循环。
所述的冷梁风侧末端通过低温换热器与低温侧蒸发器换热,对一次风降温,所述的冷梁水侧末端通过高温换热器与高温侧蒸发器换热,对冷梁水侧末端管道中的水降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956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房空调器
- 下一篇:冷暖型空调系统和单冷型空调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