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姜茶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93901.6 | 申请日: | 2015-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53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苏子仁;黎玉翠;赖小平;陈建南;陈海明;梁永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天河庐阳专利事务所 44244 | 代理人: | 胡济元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代用品,具体涉及生姜制成的饮料,特别是涉及该饮料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姜茶自古就是防治风寒感冒的食疗良药,同时现代也常作为女性暖宫治痛经、暖胃除胃寒之用,且大众对姜茶的接受程度很高。传统的姜茶是生姜洗净切成丝或拍碎加入红糖煎煮成姜汤服用,但是必须现制现喝,十分不便。
公开号为CN1066569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红糖姜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先将预处理过的生姜进行回流蒸馏并分离液渣,提取挥发油和含姜辣成分的回流液,再对回流液加入红糖浓缩、加赋形剂造粒、烘干和喷施挥发油而成红糖姜茶。公开号为CN102696805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红糖姜茶的制备工艺,该工艺将生姜进行烘烤、粉碎成干姜粉,然后将阿斯巴甜搅拌溶解后与干姜粉混合均匀,再加入红糖、白糖和红茶混匀制成红糖姜茶。但是上述专利申请所公开的方法制作工艺繁杂、粉粹原料,造成活性成分提取不充分等不仅导致挥发油和6-姜辣素丢失,而且浸泡后的茶水浑浊,生姜特有的辛辣口感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姜茶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得到的姜茶不但可充分保留生姜中的活性成分,而且茶水清澈、口感风味与传统姜茶一致。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姜茶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生姜洗净,切成姜丝或姜粒,100℃的条件下灭菌并脱水至含水率为40-60%;
2)按姜丝或姜粒︰蔗糖=1.5~3.5:1的重量比加入蔗糖,混均,腌制24-48小时;
3)将腌制的姜丝或姜粒于60-100℃的条件干燥结成块状,分装即得姜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
1、本发明所述方法将姜丝或姜粒脱水半干后再加入蔗糖腌制,因此得到的姜茶不但可充分保留生姜中的活性成分,而且茶水清澈,口感风味也与传统姜茶一致。
2、饮用方便,而且可多次冲泡。
3、制作过程所用设备均为常压下的常规设备操作,而且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易于产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姜丝脱水率与姜茶中挥发油含量对应关系的曲线图。
图2为蔗糖的加入量与姜茶中挥发油含量对应关系的曲线图。
图3为腌制时间与姜茶中挥发油含量对应关系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工艺条件研究例
1、姜丝含水率的考察:
1)制作样品
1.1)将生姜洗净,切成姜丝,分成五组,分别置烘箱中,在100℃的条件下灭菌并脱水至含水率为20%、30%、40%、50%、60%;
1.2)每一组按姜丝︰蔗糖=2.5:1的重量比加入蔗糖,混均,腌制36小时;
1.3)将腌制的每一组姜丝置于烘箱中,在80℃的条件干燥结成块状;
2)测定挥发油
按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XD所规定的挥发油的测定方法分别各样品中挥发油的总含量,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见,姜丝含水率在少于40%时可明显降低姜茶挥发油含量,而在含水率在大于40%时姜茶挥发油含量较高且趋于稳定。
3)感官评价
分别嗅上述五个样品的气味,分别品尝上述五个样品的滋味,姜丝含水率低于40%时,冲泡后的姜辣香味不足,而姜丝含水率在大于40%时,产品冲泡后的姜辣香味较好,能很好地保持风味。
4)确定姜丝含水率
考虑到姜丝粒需要高温灭酶,而姜丝含水率要控制不要过低,所以选择姜丝含水率在40%—60%。
2、蔗糖的加入量的考察:
1)制作样品
1.1)将生姜洗净,切成姜丝,置于烘箱中脱水至含水率为50%;
1.2)将脱水后的姜丝分成七组,按姜丝︰蔗糖=1.0:1、1.2:1、1.5:1、2.5:1、3.5:1、4.5:1和5.5:1的重量比分别加入蔗糖,混均,腌制36小时;
1.3)将腌制的每一组姜丝置于烘箱中,在80℃的条件干燥结成块状;
2)测定挥发油
按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XD所规定的挥发油的测定方法分别各样品中挥发油的总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见,在姜丝与糖加入比重低于1.5:1时,可明显降低姜茶挥发油含量,而在姜丝与糖加入比重高于1.5:1时,姜茶挥发油含量较高且趋于稳定。
3)感官评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未经广州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939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浓缩诺丽果汁及其加工工艺
- 下一篇:基于语音识别的地铁导航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