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海洋污泥来源的水莱茵海默氏菌菌株及其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393657.3 | 申请日: | 2015-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8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 发明(设计)人: | 朱虎;孙世伟;李慧;孙郊;周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Q1/02;C12R1/0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海洋 污泥 来源 水莱茵海默氏菌 菌株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株海洋污泥来源的水莱茵海默氏菌菌株(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株海洋污泥来源的水莱茵海默氏菌(Rheinheimera aquimaris)QSI02菌株及其代谢产物在细菌群体感应抑制筛选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广泛存在于细菌间的一种信息交流现象。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细菌可以通过生产、识别、感应一种或多种可溶性的化学信号分子来实现相互间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尽管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在一种海洋费氏弧菌(Vibriofischeri)中发现了群体感应现象,但是直到1994年细菌群体感应这一概念才被提出(J.Bacteriol.,1994,176:269-275)。许多细菌都能合成并释放一种称作自诱导物质(autoinducer,AI)的信号分子,当一个特定环境中细菌的数量急剧增加时,其所分泌的信号分子的浓度也会相应的升高,当得到一定的阈值时细菌与细菌之间就会通过这种信号分子来调控基因的表达,比如生物发光、生物被膜形成、抗生素产生、毒素产生、生产孢子等。
近些年来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抗菌药物由于产生生存压力很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因此,以传统的靶点和筛选方法获得的抗菌药物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细菌性感染疾病问题。近些年来研究发现,细菌QS系统使作为单细胞生物的细菌,具备了部分类似于多细胞生物的功能,让细菌在应对环境挑战时,能协调一致,使细菌形成一种群体行为来有效的抵御外界环境压力、攻击宿主等。以细菌QS系统为靶标筛得的抗菌药物,与传统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完全不同,它不杀死细菌或抑制单个细菌的生长,只抑制细菌QS调控的致病行为,不易诱导耐药突变。
海洋相对独特的高盐、高压、寡营养、低光照等复杂生态环境造就了海洋微生物不同于陆生微生物的独特的生理功能与代谢机制,大大提高了结构多样性和活性多样性的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概率。目前,已从海洋微生物中发现了大量的具有化学结构新颖、生物活性特异的化合物,其中有些已经作为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同时,海洋微生物种类多、易于培养,可通过人工发酵培养获得活性代谢产物因此海洋微生物资源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环境友好的生物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株具有细菌群体感应抑制活性的海洋细菌,该菌株代谢产物具有抑制紫色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的活性,并且能够降低致病菌致病行为的产生,减弱致病菌的耐药性。
本发明从黄海青岛海域海洋污泥样品中分离海洋细菌,采用紫色杆菌CV026筛选模型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细菌群体感应抑制活性的筛选,得到一株具有高效淬灭细菌群体感应活性的菌株。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其为Rheinheimera aquimaris QSI02,与GenBank中一株水莱茵海默氏菌的相似性达到99%。
本发明所述的具有细菌群体感应抑制活性的海洋细菌是水莱茵海默氏菌(Rheinheimera aquimaris)QSI02,于2015年4月23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中国武汉,武汉大学),其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52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936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