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粉燃烧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391700.2 | 申请日: | 2015-07-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0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 发明(设计)人: | 王人杰;李新春;彭敏;胡振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D1/00 | 分类号: | F23D1/00;C10J3/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娄冬梅;黄健 |
| 地址: | 243041 安徽省马鞍***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煤粉燃烧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煤粉燃烧器。
背景技术
煤粉燃烧器是气流床、气化炉的关键设备之一,其作用是将煤粉与气化剂以一定的比例和速度喷入气化炉中发生剧烈的煤气化反应。
目前,传统的煤粉燃烧器包括一个煤粉通道和一个气化剂通道,煤粉通过气力输送方式在煤粉通道中传输,气化剂通道用于传输气化剂,煤粉和气化剂在煤粉通道出口和气化剂通道的出口以一定的速度和角度撞击,使得煤粉和气化剂混合,从而实现煤粉的雾化,然后输入气化炉中。
但是,传统的煤粉燃烧器碳转化效率低,且若出现煤粉通道堵塞时,只能做停炉处理,给用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煤粉燃烧器,避免了由于停炉和碳转化率低造成的经济损失。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煤粉燃烧器,包括:
内环管、中心管和至少两个煤粉通道;
所述煤粉通道设置于所述中心管内,且所述煤粉通道与所述中心管之间形成第一环隙;
所述中心管设置于所述内环管内,且所述中心管与所述内环管之间形成第二环隙;
其中,所述煤粉通道用于传输煤粉,所述第一环隙和所述第二环隙用于传输气化剂。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外环管;
所述内环管设置于所述外环管内,且所述内环管与所述外环管之间形成第三环隙,所述第三环隙用于传输冷却剂。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煤粉通道的输出端与所述中心管的输出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心管的输出端与所述内环管的输出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预设阈值。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气化剂为空气、富氧空气、纯氧中的任意一种;或者,
所述气化剂为空气、富氧空气、纯氧中的任意一种与水蒸气的混合物。
在本实施例中,在中心管中设置至少两个煤粉通道,可以通过多个煤粉通道传输煤粉,煤粉通道不容易堵塞,即使某个煤粉通道到堵塞,只需相应地减少气化剂的流量或者提高无堵塞的粉煤通道的煤粉流量,仍然可以保证炉子正常运行,不会导致停炉;另外,煤粉从煤粉通道的输出端喷出后,先与第一环隙中的气化剂进行一次混合,再与第二环隙高速喷出的气化剂相撞,进行二次混合,实现煤粉的充分雾化,提高碳转化率,从而避免了由于停炉和碳转化率低造成的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煤粉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提供的煤粉燃烧器的侧视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煤粉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煤粉通道;
2:第一环隙;
3:中心管;
4:第二环隙;
5:内环管;
6:煤粉通道的输出端;
7:中心管的输出端;
8:第三环隙;
9:外环管;
10:内环管的输出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煤粉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煤粉燃烧器包括内环管5、中心管3和至少两个煤粉通道1;煤粉通道1设置于中心管3内,且煤粉通道1与中心管3之间形成第一环隙2;中心管3设置于内环管5内,且中心管3与内环管5之间形成第二环隙4;其中,煤粉通道1用于传输煤粉,第一环隙2和第二环隙4用于传输气化剂。
在本实施例中,煤粉经过至少两个煤粉通道1的输送在煤粉通道的输出端6喷出和第一环隙2中的气化剂进行一次混合,经过一次混合后的煤粉混合物从中心管的输出端7喷出与第二环隙4中的气化剂进行二次混合,再将二次混合后的煤粉混合物传出到气化炉中进行燃烧和气化反应。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煤粉通道与中心管之间的空隙均为第一环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917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