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心圆柱试样饱和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390537.8 | 申请日: | 2015-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07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 发明(设计)人: | 董彤;柘美;唐晓松;王永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3/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 地址: | 40133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心 圆柱 试样 饱和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心圆柱试样饱和器,包括中空的试样外筒机构和中空的试样内筒机构,试样内筒机构设置于试样外筒机构内,试样外筒机构和试样内筒机构均固定设置于试样底座上,外成模筒机构包括试样外筒,试样外筒由三个瓣膜围成圆筒;试样外筒的外层由外箍环固定,试样外筒的外侧设置有外支撑杆,外支撑杆围成圆形;试样外筒和外支撑杆的下端固定于试样底座上,试样外筒和外支撑杆的上端设置有外筒顶帽。空心圆柱试样饱和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省时省力、适用性强,各个设计环节合理而有效地利用了材料特性和试验经验,避免了试验仪器重复配置造成的资源浪费,从而达到了良好的试验效果,为空心圆柱扭剪仪的饱和试样试验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工试验仪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心圆柱试样饱和器。
背景技术
饱和试样在土木工程实践与理论研究过程中,特别是研究土的强度、变形和孔隙水压力等力学特征时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空心圆柱扭剪仪是目前室内土工试验仪器中最为复杂、功能最为强大的仪器之一,然而在制备饱和空心圆柱试样时存在以下问题:1)通常采用击实法制备重塑试样,但是并没有与之匹配的饱和器,无法制得饱和的重塑试样;2)真空抽吸法采用真空泵抽吸泥浆状土样10天以上,取芯后可以制得饱和重塑粘土试样。然而,固结完成的试样的孔隙比及含水率存在较大的不均匀性,且制样所需设备造价高、操作复杂、制样时间较长,难以广泛的推广;3)反压饱和法通过仪器对试样施加较大的反压以使试样饱和,对于砂土效果尚可,对于粘性土而言,由于其渗透系数小,使得饱和过程漫长、饱和效果较差;4)现有的圆柱形饱和器由于无法对试样内径提供支撑,不能直接应用于空心圆柱试样的饱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了真空饱和法,考虑到土工试验室均具备相关仪器,有效地避免了重复配置造成的资源浪费。然而,空心圆柱试样没有现成的饱和器,由于粘性土渗透性较差,而空心圆柱试样体积较大且内部中空,常规的三轴试样饱和器已不能满足要求,因此需要重新设计和配置饱和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心圆柱试样饱和器,针对空心圆柱扭剪仪,可以解决空心圆柱试样的饱和问题,完成饱和空心圆柱试样的制备。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心圆柱试样饱和器,包括中空的试样外筒机构和中空的试样内筒机构,试样内筒机构设置于试样外筒机构内,试样外筒机构和试样内筒机构均固定设置于试样底座上,外成模筒机构包括试样外筒,试样外筒由三个瓣膜围成圆筒;试样外筒的外层由外箍环固定,试样外筒的外侧设置有外支撑杆,外支撑杆围成圆形;试样外筒和外支撑杆的下端固定于试样底座上,试样外筒和外支撑杆的上端设置有外筒顶帽。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试样内筒机构包括试样内筒,试样内筒是由2个内筒大瓣膜和2内筒小瓣膜围成的中空的圆筒;试样内筒的腔体内设置有竖直的内支撑杆;试样内筒和内支撑杆的下端固定于试样底座上,试样内筒和内支撑杆的上端固定于试样内筒顶帽上;空心圆柱试样放置于试样外筒和试样内筒之间,两端设置有透水装置。
试样底座上由内向外依次设有底座内支撑杆固定孔、底座内筒槽和底座外筒槽,底座外筒槽外设置有外支撑杆固定孔。
内筒顶帽的中心设置有顶帽内支撑杆固定孔,内筒顶帽的边缘处设置有内筒顶帽固定槽。
外筒顶帽上设置有外筒顶帽固定槽,外筒顶帽的边缘处设置有外支撑杆固定孔。
试样外筒的瓣膜为环形瓣膜。
内筒大瓣膜为中心角为150°的环形瓣膜;内筒小瓣膜为中心角为30°的环形瓣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空心圆柱试样饱和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省时省力、适用性强,各个设计环节合理而有效地利用了材料特性和试验经验,避免了试验仪器重复配置造成的资源浪费,从而达到了良好的试验效果,为空心圆柱扭剪仪的饱和试样试验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905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反应器连续合成碳酸二苯酯的方法
- 下一篇:环戊烯甲醛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