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番茄根霉果腐病的防治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386439.7 申请日: 2015-06-30
公开(公告)号: CN105145188A 公开(公告)日: 2015-12-16
发明(设计)人: 李佩龙;李美琼 申请(专利权)人: 李佩龙
主分类号: A01G13/00 分类号: A01G13/00;A01G1/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650000 云南省昆明***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番茄 根霉果腐病 防治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番茄根霉果腐病的防治方法,属于植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番茄根霉果腐病,主要为害果实。近成熟或成熟后没有及时采收的近地面果实易染病。果实染病后迅速出现大面积软化,湿度大时,病部长出较密的白色霉层,经过一段时间后在白色霉层上生出黑蓝色球状的菌丝体,即病菌孢子囊梗和孢子囊,病果迅速腐。

孢子囊梗丛生在匍匐茵丝上,无分枝,直立,与假根成反方向生长,顶生球状孢子囊,褐色至黑色,大小65~350微米,囊轴球形至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孢子近球形至卵形或多角形,褐色至蓝灰色,表面具线纹,呈蜜枣状,大小5.5~13.5×7.5~8微米;接合孢子球形或卵形,黑色,具瘤状突起,大小160~220微米。有拟接合孢子,未见厚垣孢子。

该菌寄生性弱,但分布十分普遍,可在多种多汁的蔬菜、水果的残体上营腐生生活。孢囊孢子可附着在棚室墙壁、门窗及塑料棚骨架、架杆等处越冬,遇有适宜的条件,病菌从伤口或生活力衰弱的部位侵入。分泌大量果胶酶,分解细胞间质,致病部软化腐败,破坏力很大。病菌产孢量大,可借气流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

该菌喜温暖潮湿的条件,适宜生长温度24~29℃,相对湿度高于80%。生产上遇有连续连阴雨天气或棚室浇水过量、湿度大放风不及时易发病。果实过熟或落地的采种田发病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番茄根霉果腐病的防治方法,解决了现有番茄根霉果腐病的防治方法单一,不能有效的防治番茄根霉果腐病的发生和蔓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番茄根霉果腐病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生态治理:

施用地福来微生物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番茄根系的吸收能力,增强对病害的抵抗能力;

2)农业防治:

(1)果实成熟后要及时采收,尤其进入雨季或生育后期要避免果实过熟;

(2)注意控制田间或棚室内的相对湿度,防止该病发生蔓延;

(3)加强田间管理:尽量避免农事操作时使番茄植株受伤,减少各种伤口,以减少病菌侵入;

3)生物控制:

控制田间杂草和害虫数量,减少病原菌传播媒介;

4)生物防治:

发病初期,用0.3%多抗霉素水剂280-320倍喷雾施用,10天1次,连喷1-2次;

5)物理防治:

发现病叶病果及时摘除,集中后高温堆沤或深埋、销毁;

6)化学防治:

感病初期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50-550倍液喷雾,10天1次,连喷3次,注意保护果实,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1)生态治理中地福来微生物肥具体使用方法为按照每亩用量200-400ml,兑水30-50公斤,混合均匀后喷雾于作物的根部土壤。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4)生物防治中多抗霉素水剂为科生-多抗霉素。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6)化学防治中感病初期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10天1次,连喷3次,注意保护果实,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本发明中的地福来微生物肥为北京地福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生物菌肥。地福来微生物肥能分解和清除作物体内亚硝酸盐、硫化氢和农药的残留,吸附和降解铬、镍、铅、锡、钴等重金属,它所含的生物活性因子C、G、F,能参与作物内循环,迅速修复受损细胞让食品更安全;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使有机质和腐植酸含量提升,团粒结构形成快,通气保水性好,农作物根系发达、须根长、白根多、活性强,对土壤养分吸收能力提高;地福来能够活化土壤根际微生物,释放土壤固化的大、中、微量元素,高效固氮,为番茄提供全面营养,促根壮苗;提高番茄的光合作用及抗病、抗逆能力,对番茄根霉果腐病有很好的预防效果。地福来在育苗期促进发芽壮苗;移栽初期生根,提高抗病力;活化土壤根际微生物。

采用地福来微生物肥可以有效的改善土壤结构和土壤的生物菌落,可以有效的预防番茄根霉果腐病的发病,并且可以有效的提高番茄的产量和质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生态治理、农业防治、生物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化学防治措施,大幅度降低番茄根霉果腐病发病率,效果良好,提高了番茄的产量和质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佩龙,未经李佩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864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