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番茄假黑斑病的防治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386397.7 | 申请日: | 2015-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10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 发明(设计)人: | 李佩龙;李美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佩龙 |
| 主分类号: | A01G13/00 | 分类号: | A01G13/00;A01G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番茄 黑斑病 防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番茄疾病防治方法,特别是指一种番茄假黑斑病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番茄假黑斑病各地均有发生。只为害果实,成熟的果实最易发病。病斑多在果梗附近、果面被日光灼伤处或裂果的裂痕处,病斑呈不规则形,大小不一,凹陷,黑褐色,发硬,其上密生一层黑色霉状物。条件适宜时病斑扩大至果实1/3~l/2大小。发病后期,病果容易因杂菌侵染而腐烂。
番茄假黑斑病的病菌腐生性较强,寄主范围广,可在多种蔬菜病残体上存活。条件适宜产生分生孢子,借助气流传播,多从植株伤口或生活力衰弱的部位侵入。发病适温23-27℃,需90%的空气相对湿度。番茄进入成熟期,浇水过多或通风不及时会加重发病。一般收获末期发病较重,受伤果发病重。
目前控制番茄假黑斑病的主要方法仍然以化学杀菌剂为主。由于化学杀菌剂存在着抗药性和农药残留的问题,对人体和环境构成威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番茄假黑斑病的防治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化学杀菌剂存在着抗药性和农药残留,对人体和环境构成威胁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番茄假黑斑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按照下述方式进行的:
(1)生态治理,每亩施用地福来200-400ml,兑水30-50公斤,混匀后喷雾于作物的根部土壤,能有效活化土壤根际微生物,释放被土壤固化的大、中、微量元素,高效固氮,提高品质、无毒无害;
(2)农业防治:加强肥、水管理,通风排湿;果实成熟要及时采收,精细采收;
(3)生物控制:管理田间卫生,清除杂草及病株残体,减少病源侵入渠道;
(4)生物防治:发病初期,用0.3%多抗霉素水剂300倍喷雾施用,8-10天1次,连喷1-2次;
(5)物理防治:及时摘除病果,清理落地果;
(6)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及时用药防治,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稀释500倍液喷雾预防,在盛花期开始喷施连用2~3次;
(7)植物源农药防治:所述植物源农药的成分及质量分数如下:黄芩素0.1%-0.3%、大蒜油0.3%-0.8%、苦参碱7%-30%、羟甲基纤维素钠14%-30%、鹤虱0.1%-0.3%,黄腐酸溶液10-30%,余量为改性淀粉。
优选的,所述步骤(7)中所述植物源农药的成分及质量分数优选如下:黄芩素0.15%-0.25%、大蒜油0.4%-0.6%、苦参碱10%-20%、羟甲基纤维素钠20%-25%、鹤虱0.15%-0.25%,黄腐酸溶液15-25%,余量为改性淀粉。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7)中所述植物源农药的成分及质量分数如下:黄芩素0.2%、大蒜油0.5%、苦参碱15%、羟甲基纤维素钠22%、鹤虱0.2%,黄腐酸溶液20%,余量为改性淀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对环境安全,只要原料来源于植物;原料易得,变害为利,加工简单,对设备要求低;生产过程所用溶剂皆可回收重复利用,节约成本;病原真菌不易产生抗药性;兼有杀虫和抑菌作用;可与其他农药混配,增强效果;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进而降低其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番茄假黑斑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按照下述方式进行的:
(1)生态治理,每亩施用地福来200-400ml,兑水30-50公斤,混匀后喷雾于作物的根部土壤,能有效活化土壤根际微生物,释放被土壤固化的大、中、微量元素,高效固氮,提高品质、无毒无害;
(2)农业防治:加强肥、水管理,通风排湿;果实成熟要及时采收,精细采收;
(3)生物控制:管理田间卫生,清除杂草及病株残体,减少病源侵入渠道;
(4)生物防治:发病初期,用0.3%多抗霉素水剂300倍喷雾施用,8-10天1次,连喷1-2次;
(5)物理防治:及时摘除病果,清理落地果;
(6)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及时用药防治,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稀释500倍液喷雾预防,在盛花期开始喷施连用2~3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佩龙,未经李佩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863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