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液添加高蒸气压镁的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81344.6 | 申请日: | 2015-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191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星;张健;张承乾;曾馨莹;苏彦豪;陆木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功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C7/072 | 分类号: | C21C7/072;C21C7/06;C21C7/06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液 输送管 氩气 储料桶 纯镁粒 镁添加 蒸气压 控制阀打开 生产成本低 合金元素 管式炉 金属镁 控制阀 镁蒸气 三通管 收得率 放入 粒径 内嵌 装入 载入 引入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向钢液添加高蒸气压金属镁的方法及其装置,该镁添加装置主要是由储料桶、控制阀及本体所组成,该本体输送管、内嵌管及三通管所组成,该方法是将镁添加装置放入管式炉内,将粒径为0.5‑2mm的纯镁粒装入储料桶,待输送管组中下部温度升温到1120℃‑1200℃后,将控制阀打开,以0.5‑1.5g/min的速度将纯镁粒加入输送管组,同时,打开氩气调节阀,以0.5‑1.5L/min的流量通入氩气,将在输送管中的镁蒸气载入钢液。因此,本发明具有使镁稳定、安全地加入钢液,且镁的收得率高、不引入合金元素、生产成本低、钢液中镁分布均匀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液添加高蒸气压镁的方法及其装置,将该装置放入管式炉内,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令镁金属形成镁蒸气后,再载入钢液中。
背景技术
炼钢是一个氧化精炼过程,即向铁液中吹入氧气,将生铁中过量的元素(C、Si、Mn)及杂质(S、P)去除,达到满足钢种性能的限度。由于吹氧炼钢的作用,在炼钢末期,钢液中含氧量最大可达到0.1%,然而氧在固态钢中的溶解度极低(例如在δ-Fe中溶解度最大为0.0082%),这些过量的氧将在凝固的过程中以FeO或其它氧化物的形态析出,因而降低钢的使用性能。所以,在脱碳结束之后必须将钢液中的氧脱除。钢中的氧包括溶解的自由氧[O]D和夹杂物中的氧[O]L,去氧即通过向钢液中添加脱氧剂(如锰,硅,钛,铝,镁等),将钢中的自由氧转移到氧化物介在物(inclusion)中,上浮去除,达到降低钢中的氧含量的目的。而钢中氧含量的水准可间接反映钢中介在物数量水准,常用钢中的总氧T[O]表示钢液的洁净度。
钢中的总氧量T[O]与产品的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典型钢种对氧含量的要求如图1所示,因此,如何降低钢中的氧含量,提高钢的洁净度,如何有效利用脱氧产物也越来越为冶金工作者所关注。
按照脱氧能力的不同,将脱氧合金分为弱脱氧剂(如Mn,Si,Ti等脱氧剂)和强脱氧剂(如Al,Mg等)。在早期钢铁生产中常使用硅、锰作为脱氧剂,由于与Si、Mn平衡的氧含量较高,为将钢中的氧含量脱除到极低水准,大部分钢铁企业均采用Al作为终脱氧剂。有研究显示,当钢中溶解铝含量为0.03%-0.05%时,钢中平均氧含量可降低到3ppm以下。然而,铝脱氧后残余在钢中的簇状(cluster)Al2O3夹杂会大大降低钢的塑性、韧性、疲劳强度、抗腐蚀能力,特别是破坏了钢基体的连续性,在静荷载和动荷载的作用下造成材料失效,降低钢材成品率和产品品质。另一方面,钢液浇注过程中Al2O3夹杂极易造成水口堵塞而造成浇注中断等生产事故。
而镁元素具有很强的化学活性,在钢液中Mg对非金属元素有很强的亲和力。早在1970’s,Mori等就曾指出镁蒸气对钢液去氧的可能性,其利用镁作为脱氧剂,获得在1873K时的[%Mg][%O]<1.0×10-6。Saxena等研究了用镁作炼钢精炼剂的可能性,研究发现,钢中形成极小的、弥散分布(uniform distribution)的尖晶石(spinel)型氧化物,这种尖晶石对钢的疲劳性能和其它性能无损害。
(Tateyama等采用镁包芯线(cored wire)(Mg、MgO、CaF2)在低碳钢氩气保护的感应炉内进行镁去氧、脱硫实验。)镁的加入量小于15%,5分钟后可以将钢液中的T[O]降低至9ppm,[S]降低至3ppm;静止放置10分钟后钢液中的T[O]、[S]没有发现回升,分别保持在11ppm和3ppm的水准。因此,可以看出Mg与钢液中的S和O有强烈的亲和力,且不改变钢液成分,是理想的去氧和脱硫剂。此外,近年来氧化物冶金技术的发展,利用Mg处理钢液而获得高熔点、细小、弥散的含镁介在物细化晶粒,使得在钢液中添加Mg的相关问题成为热点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功大学,未经成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813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