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不粘锅把手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380764.2 | 申请日: | 2015-07-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80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 发明(设计)人: | 肖彬;彭彩佑;王高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格莱美厨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7/18 | 分类号: | C08L27/18;C08L81/02;C08K3/08;C08K5/549;B29C39/10;A47J45/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531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不粘锅 把手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菌不粘锅把手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如下原料制备:聚苯硫醚、聚四氟乙烯、纳米银、硅氧交联剂和基底材料。聚苯硫醚具有优良的耐高温、耐腐蚀、耐辐射、阻燃、均衡的物理机械性能、极好的尺寸稳定性以及优良的电性能,与聚四氟乙烯共混使用得到聚苯硫醚/聚四氟乙烯合金,大幅度改进其力学性质、润滑性和耐腐蚀性,并且降低成本。聚苯硫醚与无机填料具有良好的亲和性,有利于具有抗菌功能的纳米银均匀地分散在不粘锅把手中,高效地发挥其抗菌效用。硅氧交联剂结构稳定,耐热性稳定性高,只需要极少量的添加,即可保证超高交联度,使不粘锅把手更为耐用。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备的抗菌不粘锅把手抗菌性能良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能塑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菌不粘锅把手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而人们对于食物的美味和安全的追求也远远没有止境。在科技已经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所使用的炊具还严重依赖于锅的使用。聚四氟乙烯涂层不粘锅的发明极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但其潜在的致癌问题逐渐受到了社会的关注。许多工作者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寻找新型导热不沾涂料中,并也开发了搪瓷不粘锅、聚醚醚酮不沾涂料以及其他混合树脂代替聚四氟乙烯生产不粘锅。
另一方面,人们不仅仅满足于不粘锅的易清洗以及持久耐用的性能,给不粘锅增添了其他的功能。例如中国专利CN 101627874 B报道了一种抗菌的不粘锅,在聚四氟乙烯涂层中添加分散的纳米银颗粒而达到抗菌的目的。但据我们所知,聚四氟乙烯与无机填料之间的相容性并不是很好,因此简单地将纳米银颗粒添加到聚四氟乙烯涂层中,很难达到均匀分散而发生团聚,严重影响纳米银颗粒的抗菌效果。另外,团聚的纳米银颗粒会进一步导致聚四氟乙烯涂层在受热时,热量分布不均匀,导致聚四氟乙烯涂层出现表面热涨落,而发生膨胀发泡脱落,严重影响不粘锅的使用寿命。最重要的一点,由于不粘锅长期在近两百摄氏度的高温环境下工作,绝大多数细菌根本无从繁殖,而且不粘锅锅面易清洗,容易保持干燥,不会利于细菌的滋生,因此在不粘锅表面添加纳米银颗粒而达到抗菌目的可以说毫无意义,
不粘锅把手,一直没有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不粘锅把手所用的材料不仅不会抗菌,而且容易受到各种腐蚀。中餐大量依赖于油进行料理,导致不粘锅把手经常是种油腻不干燥的状态,又常年在阴凉的厨房中放置,是细菌滋生的完美环境。因此,本发明人考虑,制备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不粘锅把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抗菌不粘锅把手及其制备方法,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抗菌不粘锅把手,采用如下原料制备:聚苯硫醚、聚四氟乙烯、纳米银、硅氧交联剂和基底材料,所述聚苯硫醚、聚四氟乙烯、纳米银和硅氧交联剂的重量比为20~25∶40~50∶1~5∶0.5~1。
优选的,所述纳米银的粒径为10~30nm。
优选的,所述硅氧交联剂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
优选的,所述基底材料为不锈钢、铝合金或陶瓷。
优选的,所述聚苯硫醚、聚四氟乙烯、纳米银和硅氧交联剂的重量比为20~22∶40~45∶1~3∶0.5~0.8。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抗菌不粘锅把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20~25重量份聚四氟乙烯倒入第一模具中,加热至330~380℃,将不粘锅把手本体伸入所述第一模具中,保温后降至280~320℃,保温20~60min后降温成型,得到不粘锅把手粗品;
将20~25重量份聚苯硫醚、20~25重量份聚四氟乙烯、0.5~1重量份硅氧交联剂和1~5重量份纳米银倒入第二模具中,升温至330~380℃后搅拌熔炼,然后将所述不粘锅把手粗品伸入所述第二模具中,降温至280~320℃保温,降温成型后得到抗菌不粘锅把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格莱美厨具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格莱美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807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色变改性聚四氟乙烯配方
- 下一篇:一种聚偏氟乙烯塑料薄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