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过流集渣堰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80071.3 | 申请日: | 2015-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76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雷运华;梁娟;王小波;蒲建平;付峥;何兴勇;金伟;曹驾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7/02 | 分类号: | E02B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124 | 代理人: | 林天福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水利水电工程 流集渣堰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流集渣堰,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过流集渣堰,属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设计建造技术领域。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修筑所述过流集渣堰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坝肩边坡或河道岸坡开挖,目前一般技术是在河道岸坡坡脚设置集渣平台收集石渣,但由于边坡陡峻,集渣平台收集的石渣有限,开挖石渣将进入河道,被水流带入下游,造成河道淤积和水土流失,同时岸坡坡脚的修建集渣难度大。因此,研究切实可行的石渣收集结构,满足工程及环水保要求便成为了本领域技术发展中的一项迫切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渣收集方便,结构简单,又不会造成河道淤积的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过流集渣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修建所述过流集渣堰的施工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过流集渣堰,所述的过流集渣堰包括过流堰体和敷设在所述过流堰体外侧的过流防护结构;汇集在所述过流集渣堰上游侧的建渣,通过所述的过流防护结构在所述过流堰体的支撑下阻挡在该过流集渣堰的上游侧,来自所述过流集渣堰上游的水流,透过所述的过流防护结构和所述的过流堰体后排入所述过流集渣堰的下游侧。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过流堰体为抛填级配石渣体,所述的过流防护结构敷设在所述抛填级配石渣体的外侧。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所述的过流防护结构包括透水护脚段、透水防冲刷段和平压过流段,所述的透水护脚段敷设在施工水位以下的所述过流堰体的外侧,所述的透水防冲刷段和所述的平压过流段敷设在施工水位以上的所述过流堰体的外侧。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透水护脚段包括上游水下抛石段、下游防冲支撑系统和下游水下抛石段,所述的上游水下抛石段敷设在施工水位以下的所述过流堰体的上游外侧,所述的下游水下抛石段敷设在施工水位以下的所述过流堰体的下游外侧;所述的下游防冲支撑系统包括防冲桩和连接梁板,所述的防冲桩沿竖直方向垂直伸入下游侧的所述过流堰体以下,所述防冲桩置留在所述过流堰体外侧的上端通过所述的连接梁板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的下游防冲支撑系统通过所述连接梁板与所述下游水下抛石段的中上部连接,所述的下游防冲支撑系统通过所述连接梁板与所述平压过流段连接。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所述的下游水下抛石段包括下部的填充抛石体和上部的钢筋石笼透水防冲刷压体,所述的连接梁板与所述的钢筋石笼透水防冲刷压体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透水防冲刷段由敷设在所述过流堰体上游侧的干砌石护坡、顺序的布置在所述干砌石护坡下方的垫料层和过渡层构成,所述透水防冲刷段的上游侧与所述的透水护脚段连接,所述透水防冲刷段的下游侧与所述的平压过流段连接。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所述的平压过流段包括设置有平压漏水孔的平压混凝土分段、布置在所述平压混凝土段上游侧的坝顶防渗混凝土分段和布置在平压混凝土段下游侧的坡脚平台混凝土分段,所述的平压过流段通过所述的坝顶防渗混凝土分段与所述的透水防冲刷段连接,所述的平压过流段通过所述的坡脚平台混凝土分段与所述的连接梁板连接。
进一步的是,在所述平压混凝土分段、坝顶防渗混凝土分段以及坡脚平台混凝土分段的下方也顺序的设置有所述的垫料层和所述的过渡层,在所述垫料层的上方还设置有土工膜,所述的坝顶防渗混凝土分段沿横向在竖直截面内的厚度彼此相等,所述的坡脚平台混凝土分段沿横向在竖直截面内的厚度彼此相等,所述的平压混凝土分段以施工缝为界线沿横向在竖直截面内的厚度逐渐变厚。
一种用于修筑权利7所述过流集渣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在天然河道中抛填设定级配的石渣和设定粒径的抛石,并在抛填出河道施工水位后继续抛填形成设定结构体型的过流堰体;然后在所述过流堰体的表面上填筑设定厚度的过渡层石渣料和垫料层细渣料;随后在所述过流堰体的上游侧垫料层细渣料上施工干砌石护坡,在所述过流堰体的堰顶、下游侧及其坡脚平台垫料层上铺设设定规格的土工布;接着在所述的土工布上浇筑平压混凝土分段、坝顶防渗混凝土分段以及坡脚平台混凝土分段;然后在下游侧坡脚平台末端施工防冲桩,并在该防冲桩桩顶施工连接梁板;最后再在所述过流堰体下游抛石的顶部铺设至少两层的钢筋石笼透水防冲刷压体,并将所述的各个钢筋石笼透水防冲刷压体用钢丝绳或钢筋连接为整体,这样便完成了一座所述的过流集渣堰的施工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800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