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套堆结构的露天矿排土场平台土壤重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77276.6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06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陈秋计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C41/32 | 分类号: | E21C41/32;E02D3/00;E02D17/18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61213 | 代理人: | 景丽娜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结构 露天矿 排土场 平台 土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排土场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套堆结构的露天矿排土场平台土壤重构方法。
背景技术
露天开采是矿产资源开采的重要形式之一。露天开采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生态恢复难度大,需要从各个层面进行深入研究。排土场又称废石场,是指矿山采矿排弃物集中排放的场所,排弃物主要包括腐植表土、风化岩土、坚硬岩石以及混合岩土,也包括可能回收的表外矿、贫矿等。排土场是矿产资源露天开采难以避免的环境问题,排土场的有效治理已成为环境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内许多研究学者均对排土场治理进行了研究,其中胡振琪于1997年提出了“分层剥离,交错回填”方法,构建了露天矿复垦的土壤重构工艺;赵景逵在1993年从控制水土流失的角度,提出了排土场平台“堆状地面”的技术设想;而魏忠义在2001年对“堆状地面”的土壤重构与侵蚀控制的排土工艺做了进一步完善。
但目前,排土场治理存在以下两个方面不足:第一、排土随意,没有根据后续植被恢复要求进行合理设计;第二、堆状体中生土与表土混合,不利于植被生长;第三、没有根据植被恢复需要及现场工程机械的装载量等参数进行土壤重构工艺进行设计。因而,现如今对露天矿排土场平台进行治理时,急需设计一种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且实现方便、使用效果好的基于套堆结构的露天矿排土场平台土壤重构方法,能简便在排土场平台上重构出有利于植被恢复的土壤,并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对排土场生态环境进行有效治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套堆结构的露天矿排土场平台土壤重构方法,其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且实现方便、使用效果好,能简便在排土场平台上重构出有利于植被恢复的土壤,并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套堆结构的露天矿排土场平台土壤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套堆结构堆放:基于套堆结构的露天矿排土场平台土壤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套堆结构类型选择及布局设计:根据排土场平台的植被恢复要求选择套堆结构的类型,并结合套堆结构堆放用自卸车的装载量M,对所述套堆结构在排土场平台上的布局进行设计;
所述套堆结构的类型为基于平面套堆的三字形套堆结构、基于平面套堆的正多边形套堆结构、基于垂直套堆的正三角形套堆结构或基于垂直套堆的正方形套堆结构;
所述基于平面套堆的三字形套堆结构包括两排平行布设的第一生土堆体和一排堆放于两排所述第一生土堆体之间的第一表土堆体,所述三字形套堆结构在排土场平台上的占地区域为长方形,两排所述第一生土堆体和一排所述第一表土堆体的占地长度均相同;所述三字形套堆结构中第一表土堆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表土堆体由左至右布设;每排所述第一生土堆体中均包括多个由左至右布设的第一生土堆体,且多个所述第一生土堆体嵌套堆放;所述第一生土堆体为由生土堆放而成的圆锥形土堆,所述第一表土堆体为由表层土堆放而成的圆锥形土堆;多个所述第一表土堆体经平整后形成的多个圆形表土区均为植被种植区;
所述基于平面套堆的正多边形套堆结构包括多个沿正多边形的边线由前至后布设的第二生土堆体和一个堆放在多个所述第二生土堆体内侧的第二表土堆体,多个所述第二生土堆体嵌套堆放,所述正多边形套堆结构在排土场平台上的占地区域为正多边形;所述第二生土堆体为由生土堆放而成的圆锥形土堆,所述第二表土堆体为由表层土堆放而成的圆锥形土堆;所述第二表土堆体经平整后形成的圆形表土区为植被种植区;
所述基于垂直套堆的正三角形套堆结构包括三个分别布设在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的第一复合式堆体,三个所述第一复合式堆体嵌套堆放且其均为圆锥形土堆;所述正三角形套堆结构在排土场平台上的占地区域为正三角形;
所述基于垂直套堆的正方形套堆结构包括四个分别布设在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的第二复合式堆体,四个所述第二复合式堆体嵌套堆放且其均为圆锥形土堆;所述正方形套堆结构在排土场平台上的占地区域为正方形;
所述第一复合式堆体和所述第二复合式堆体的结构均相同且二者均包括堆放在排土场的平台上的第三生土堆体和均匀覆盖在第三生土堆体上的表土覆盖层,所述第三生土堆体为由生土堆放而成的圆锥形土堆,所述表土覆盖层为表层土覆盖层;
所述基于垂直套堆的正三角形套堆结构中,三个所述第一复合式堆体的表土覆盖层之间的三角形低洼区为植被种植区;所述基于垂直套堆的正方形套堆结构中,四个所述第二复合式堆体的表土覆盖层之间的四方形低洼区为为植被种植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772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