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液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73316.X | 申请日: | 2015-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32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鹏;蒋中山;李慧慧;黄传峰;王孟艳;霍鹏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3/745 | 分类号: | B01J23/745;C10G1/0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刘强 |
地址: | 71007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化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液化反应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煤液化催化剂技术,尤其是一种煤液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013年中国煤炭约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的67.59%,2014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是38.9亿吨标煤。煤制油或气制油技术的发展,将是应对未来石油供需结构变化的重要技术。其中煤液化、煤液化技术是煤制油技术的主要方面,是煤炭清洁利用的有效途径。
煤液化技术以煤炭和重劣质油为原料,在高温高压下将其转化为氢碳比为2.0左右的可用油品,其中催化剂是煤液化的核心,是提高煤利用率的关键,高效的催化剂不但能降低反应苛刻度,同时可以有效的提高煤炭和重劣质油的利用率。
目前结合重油轻质化及煤液化催化剂,在煤液化催化剂方面的研究主要针对三类催化剂体系:一类是以Ni、Co、Mo和W等贵金属元素为活性组分的油溶性催化剂体系;第二类是弱Lewis酸为主的水溶性催化剂体系,如氯化锌、氯化锡等;对于这两类催化剂而言,其优势在于具有很高的活性,重油的轻质反应、煤液化反应都具有比较理想的转化率。但是在工业化应用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该类反应的反应器都是以悬浮床为主,要求催化剂和反应物料一次性通过反应器,所以上述两类催化剂的成本明显很高,且反应器排出物含有该类金属,不易处理,对环境有污染;第三类是Fe基可弃型催化剂体系。
Fe基颗粒及负载型催化剂体系由于廉价且对环境无污染或者污染较轻,所以对该类催化剂的研究非常广泛,在工业化装置中应用非常普遍。主要包括天然铁矿石催化剂、工业废渣催化剂(主要为赤泥)、合成纳米Fe基催化剂等。20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的NEDOL煤液化工艺从最初的合成黄铁矿改变为天然黄铁矿作为催化剂(Hirano K.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2000,62(2):109-118.),该催化剂平均粒径为0.7μm,具有较高的活性,但是粒径要求太小,通过机械手段将天然黄铁矿研磨至平均粒径为0.7μm具有一定的加工难度,若是增大粒径,催化剂活性随之降低。中国神华集团DCDL煤液化工艺采用γ-FeOOH/煤作为反应的催化剂,专利CN1579623A和CN1778871A通过碱溶液与亚铁盐反应再氧化得到负载于煤颗粒上的纳米γ-FeOOH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活性。但以煤粉作为载体,其较小的比表面积、易碎的颗粒强度导致催化剂的整体活性和粒径稳定性受到限制。
我们采用纳米级的α-FeOOH为活性组分,以大比表面积碳材料作为载体,提高整个催化剂载体的活性。而且,催化剂的粒径可以随着载体粒径的大小灵活调整,大表面积有利于吸附原料中的金属杂质和反应生成的焦炭粒子,有效防止反应器内壁及内构件上产生结焦堵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煤液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首先提出一种煤液化催化剂,该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为α-FeOOH,载体为大比表面碳材料颗粒;所述载体的比表面积为200~3000m2/g,碳含量不小于75wt%。
进一步的,以上α-FeOOH含量为1~50wt%;α-FeOOH在载体表面的尺寸:长为60~1000nm,宽为30~140nm;载体的含量为50~95wt%,其余为杂质;催化剂比表面积为200~3000m2/g。
进一步的,以上α-FeOOH为长条形的α-FeOOH,长条形的α-FeOOH的含量为2~25wt%;α-FeOOH在载体表面的尺寸:长为100~400nm,宽为50~120nm;载体的含量为75~90wt%,其余为杂质;催化剂比表面积为400~2000m2/g。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上述煤液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用水配置亚铁盐溶液,其中亚铁离子Fe2+的浓度为:0.05mol/L~1.5mol/L,向配置好的亚铁盐溶液中加入待合成催化剂的50~95wt%的载体并均匀搅拌,形成溶液A;
2)向上述溶液A中通入过量的空气或者氧气,加入碱溶液并搅拌均匀,通过加入碱溶液的含量控制反应过程PH在5.0~6.9,反应0.5~4小时,反应温度为20~50摄氏度;所述碱溶液为含有氢氧根离子的强碱或者弱碱;
3)反应结束后出料、脱水并干燥,得到活性组分为长条形α-FeOOH的负载型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733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