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缫丝废水的处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371222.9 | 申请日: | 2015-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1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 发明(设计)人: | 潘大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立盛茧丝绸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罗保康 |
| 地址: | 530313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缫丝 废水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缫丝废水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缫丝废水是一种含N、P高的无毒有机废水,其主要成分为丝胶和蚕蛹蛋白,CODCr达到1000~2000mg/L,BOD5达到1500~2000mg/L,SS达到40~80mg/L,pH值在6.6~8.0之间,若直接排入河道,会使河道短时间内迅速富营养化,导致河道变黑变臭。2005年的广西桑蚕业产量已全国排名第一,然而广西大多数缫丝企业对于缫丝废水是直接排放,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丝厂废水的有效处理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生物处理的方法。该法是在人工充氧条件下,对污水和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连续混合培养,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然后使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再回流到曝气池,多余部分则排出活性污泥系统。
混凝沉淀法是利用混凝剂对污水进行深度净化处理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压缩微颗粒表面双电层、降低界面电位、电中和等电化学过程,以及桥联、网捕、吸附等物理化学过程,将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可絮凝的其它物质凝聚成“絮团”;再经沉降设备将絮凝后的废水进行固液分离,“絮团”沉入沉降设备的底部而成为泥浆,顶部流出的则为色度和浊度较低的清水。
目前,尚未见将两种方法结合对缫丝废水进行处理的方法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缫丝废水的处理方法,该方法择高效、无毒、价廉,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即排放水的COD 小于或等于100mg/L,BOD 小于或等于20mg/L。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缫丝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将缫丝废水经格栅,去除大颗粒果渣以及部分悬浮物;接着经厌氧池发酵消化处理,将废水中固体物质变为溶解性物质,将难生物降解化合物变为易生物降解化合物、将大分子有机物变为小分子化合物;再经曝气池消化处理,然后加入絮凝剂沉淀,絮凝剂加入量为1~100mg/kg缫丝废水,过滤后进入氧化塘氧化后清水回用,可以用于洗蚕茧或冷却用水,其残渣可用于农作物肥料等。
(1)在所述曝气池内加入活性污泥,活性污泥加入量为池子容积的3%~5%;所述活性污泥为缫丝废水处理后的排放污泥,用缫丝废水和煮茧废水对其进行活化处理;
(2)所述絮凝剂由动物多糖、植物多糖和聚丙稀酰胺组成,其组成质量份数为:
动物多糖6~15份;
植物多糖85~90份;
聚丙稀酰胺3~10份。
所述动物多糖是将分子量5000~100万的壳聚糖,常温下加入有机酸溶解,每公斤壳聚糖加入有机酸0.6~1kg,反应时间10min~120min得到。
壳聚糖为线型分子,可形成高电荷密度的阳离子聚电解质,能够凝聚溶液中带负电的悬浊液、有机物质,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
壳聚糖可以采用海洋生物虾、蟹的甲壳,或者蚕、蝇的蛹壳、马陆、蝉等的甲壳、也可以采用担子菌、子囊菌、藻菌等真菌微生物等经过化学方法或者微生物法制成,这些高分子多糖物质,特别采用虾蟹壳制成的壳聚糖,是目前地球上发现的唯一存在的带正电荷的可食性动物纤维(多糖),其分子量由几百到几百万不等,它具有絮凝和脱色作用,其絮凝机理是:1、架桥作用:壳聚糖溶液中的双螺旋分子键借助离子键(活性氨基、羟基)及氢键同时结合分散溶液中的多个微细颗粒,起到“中间桥梁”的作用,把这些微小颗粒团聚在一起形成网状絮凝团结构而沉淀下来;2、电中和(等电点)作用:分散溶液中的带负电荷(如色素等)的固体微粒或胶体微粒,被带正电的壳聚糖长链状分子所吸引中和,使其达到等电点,相互之间发生碰撞、吸附、进而团聚沉淀;3、基团反应:壳聚糖分子中的某些活性基团(如NH2+、-OH-等)与分散溶液中相应的基团发生化学反应,聚集成大分子并且絮凝沉淀。
所述有机酸是乙酸、丙酸、乙二酸、草酸、乳酸或柠檬酸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酸。
所述植物多糖为紫麻皮粉碎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立盛茧丝绸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立盛茧丝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712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