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手机充电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70640.6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7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杨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TCL移动通信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手机充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机充电器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新型手机充电器。
背景技术
传统手机充电器在给手机充电时,通常需要将手机放置于一个可以支撑手机的地方,例如桌面或者椅子等,然而在有些地方,通常只设置充电插座,周边没有用来支撑手机的地方,当需要充电时,要么从别的地方搬来桌面或者椅子,要么用手拿着充电,从而造成使用者的困扰以及不必要的麻烦,且传统充电器充电时,手机没有被固定住,很容易因为意外碰到而摔落,导致手机被摔坏的危险。
针对上述问题,市场上出现了带手机支撑座的手机充电器,当需要给手机充电时,可将手机放置于支撑座上,从而进行充电,其虽然能很好地解决了手机充电时的放置问题,确实具有进步性,然而其体积均比较大,占用空间较多,不方便携带,且结构复杂。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型手机充电器,其能给手机提供支撑位置,很好地解决了手机充电时的放置问题,且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方便携带。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手机充电器,包括有充电器本体,进一步包括有至少一个用于支撑手机的支撑机构,该充电器本体内设置有容置腔,该支撑机构设置于容置腔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进一步包括有弹簧,该弹簧设置于容置腔内,该弹簧的一端与充电器本体连接固定,该弹簧的另一端与支撑机构连接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有支撑部以及限位部,该支撑部设置于容置腔中,该限位部位于充电器本体外,该支撑部与限位部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部与限位部的夹角为R,R为90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转动孔,该限位部上设置有转动轴,该转动轴插入转动孔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充电器本体的后端侧缘设置有凹槽,前述限位部位于凹槽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机构呈L型。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机构为并排设置的两个,对应地,该容置腔亦为并排设置的两个。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充电器本体的前端具有与插座插孔配合的金属插片。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充电器本体的侧端设置有用于与充电线连接的插接口。
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型手机充电器,由于在充电器本体内设置有容置腔,该支撑机构设置于容置腔内,当需要充电时,将支撑机构拉出充电器本体外并能给手机提供支撑位置,从而将手机固定于充电器本体上,从而很好地解决了手机充电时的放置问题,充电完毕后,由于弹簧的作用,支撑机构自动缩回容置腔内,不占空间,从而方便携带,且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另一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照图1所示,一种新型手机充电器,包括有充电器本体10、至少一个支撑机构20以及弹簧30。
该充电器本体10内设置有容置腔101,在本实施例中,该容置腔101为并排设置的两个。该充电器本体10的前端具有与插座40上的插孔配合的金属插片11,该充电器本体10的侧缘设置有用于与充电线50连接的插接口12。该充电器本体10的后端侧缘上设置有凹槽13。
如图2所示,该支撑机构20设置于容置腔101内,该支撑机构20用于支撑固定住手机60,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撑机构20为并排设置的两个。该支撑机构20呈L型。具体而言,如图3至图4所示,该支撑机构20包括有支撑部21以及限位部22,该支撑部与限位部连接,该支撑部21设置于容置腔101中,该限位部22位于凹槽102中。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撑部21与限位部22的夹角为R,R为90度,该支撑部21上设置有转动孔(图中为示),该限位部22上设置有转动轴(图中为示),该转动轴插入转动孔中,从而使得限位部22可绕着支撑部21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CL移动通信科技(宁波)有限公司,未经TCL移动通信科技(宁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706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