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Gabor小波和灰度共生矩阵的人脸表情识别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370315.X | 申请日: | 2015-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57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 发明(设计)人: | 刘鹏宇;李蕊;贾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灰度共生矩阵 表情识别 人脸表情识别 彩色图像灰度 图像纹理特征 直方图均衡化 尺度归一化 表情图像 方法提取 分块处理 数据冗余 特征表达 特征向量 像素空间 统计量 低维 分块 分割 引入 保证 | ||
一种基于Gabor小波和灰度共生矩阵的人脸表情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手工分割的方法提取出表情图像中的“纯脸”区域,并进行彩色图像灰度化、直方图均衡化以及尺度归一化处理;然后通过一种分块提取Gabor特征统计量的方法,大大降低了传统Gabor特征的数据冗余,并首次将反映图像纹理特征的灰度共生矩阵引入到表情识别领域,以此来弥补Gabor特征分块处理造成的像素空间相关性缺失的不足;最终生成了一组用于特征表达的低维特征向量,在保证较高表情识别率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表情识别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脸表情识别领域,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Gabor小波和灰度共生矩阵的人脸表情识别算法。
背景技术
人脸表情蕴含着丰富的个人情感信息,是人类进行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计算机通过对人脸表情进行识别,可以了解到人类对应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人机交互、智能安防、医疗监护、心理分析等。目前,多数的表情识别算法主要针对正面无遮挡的人脸表情图像进行实验,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完整的表情信息。但在现实生活中,表情被遮挡的情况时有发生,头发、墨镜、口罩、手势等产生的遮挡均会造成表情信息的缺失,致使算法的识别率与鲁棒性下降。因此,针对局部遮挡的人脸表情图像,提出更为鲁棒的人脸表情识别算法,已经成为计算机智能化应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人脸表情识别一般包括以下三个环节:人脸检测与图像预处理、表情特征提取以及表情分类。其中,表情特征提取是决定人脸表情识别过程是否精准有效的重要环节,也是表情识别研究的核心内容。局部遮挡的存在会造成部分表情信息的缺失,给表情特征提取带来一定的阻碍。针对这一问题,众多学者展开了相应研究,主要形成了两类处理面部遮挡的方法:一类是舍弃法,即舍弃遮挡区域的表情信息,利用未遮挡区域的表情信息来完成特征提取工作;另一类是重建法,即先对遮挡区域进行重建恢复,然后再进行表情特征提取。鉴于重建法必须以无遮挡时的表情图像作为参考,无形中加大了图像处理的工作量,且重建效果的好坏会受到算法性能、遮挡面积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多数研究者选用舍弃法来完成局部遮挡条件下的表情特征提取。
在众多局部遮挡条件下的表情特征提取算法中,Gabor小波被广泛的应用。Gabor小波可以提取图像不同尺度、不同方向下的表情特征,它被证实在图像局部特征提取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对遮挡条件下的表情识别具有良好效果。因此,诸多研究者围绕着Gabor小波在局部遮挡的人脸表情识别上的效果展开深入研究,形成了各种基于Gabor小波或是基于Gabor小波与其他算法相结合的表情特征提取算法。例如,2012年,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的Zhang强调了Gabor滤波器在局部纹理信息提取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对遮挡条件下表情识别的有效性。同年,Azmi在20th伊朗电子工程会议(ICEE)上提出将局部Gabor二元模式直方图序列(Local Gabor Binary Pattern Histogram Sequence,LGBPHS)引入到表情识别领域,证明了LBP和直方图的引入对Gabor特征起到了降维作用,同时组合算法的识别率也优于单一算法的识别率。在此基础上,吉林大学的刘帅师提出了Gabor多尺度特征融合与LGBPHS相结合的算法,进一步降低了Gabor特征的维数。这些算法取得了较好的识别效果,推动着鲁棒人脸表情识别技术的发展。
但是,由于Gabor小波提取的表情特征往往具有较高的维度,这使得各种结合了Gabor小波的特征提取算法都存在计算量大、复杂度高的缺点,导致整个表情识别过程耗时较长,不利于表情识别从实验仿真走向实际应用。因此,如何在保证局部遮挡表情识别准确率不下降的前提下,降低特征维数、减少计算量,从而提高表情识别速率,成为本发明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703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助力拉手结构及冰箱
- 下一篇:一种电驱动车辆用液压制动力调节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