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BO纤维的热处理改性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369621.1 申请日: 2015-06-30
公开(公告)号: CN105040128B 公开(公告)日: 2017-07-04
发明(设计)人: 许伟;严家策;冉茂强;范新年;赵亮;郭玲;黄治川;付兴伟;胡娟 申请(专利权)人: 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D01D10/02 分类号: D01D10/02
代理公司: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1 代理人: 何涛
地址: 610041 四川***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pbo 纤维 热处理 改性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PBO纤维的改性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PBO纤维的热处理改性方法,属于高分子纤维改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PBO是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的简称,PBO纤维是由PBO聚合物通过纺丝制得的一种高性能纤维,拉伸断裂强度为5.8GPa,杨氏模量达280GPa,热分解温度650℃,高出芳纶纤维100℃,极限氧指数(LOI)达68,被誉为“21世纪的超级纤维”,可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例如:宇宙飞船结构材料、宇航服、火星探测器的气球膜、防弹衣、防弹头盔、飞机机身的的抗冲击材料和导弹的防护设备等方面。

国内关于PBO聚合方面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90年代,由于PBO单体4,6-二氨基间苯二酚(DAR)的合成技术不成熟,再加上进口试剂价格昂贵等多因素限制了国内PBO纤维的发展。到了90年代后期,关于PBO纤维的研究工作有所停滞。直到90年代末,日本东洋纺公司(Toyobo)宣布获得高性能PBO纤维,商品名Zylon,并且将Zylon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等高新技术领域。在此之后国内的高校及科研院所重新开始重视这一课题,对PBO 的单体、聚合及纤维的制备等展开了研究,由于我国PBO纤维起步较晚且中途停滞,外国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虽然PBO纤维的研究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国外PBO纤维成熟的生产工艺相比,得到的PBO纤维拉伸断裂强度和模量偏低,严重影响PBO纤维的使用。

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3.2.27公开了一件公开号为CN102943316A,名称为“一种生产聚对苯撑苯并二恶唑PBO纤维的工艺”的发明,该发明涉及一种生产聚对苯撑苯并二恶唑PBO纤维的工艺,属于高性能纤维生产领域。本发明通过A、脱气、预聚合与脱泡;B、后聚合、脱泡;C、纺丝、凝固;D、后处理;E、热处理等步骤,通过优化设备以及控制参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诸多问题。该发明基本技术方案中的工艺过程、设备配合以及控制参数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互相配合,缺一不可,能够有效对物料进行转移,实现PBO聚合物的规模聚合与后续的规模纺丝,得到高质量的PBO纤维产品。

公开号为CN102943316A专利中,后处理和热处理时,原生丝经过水洗槽水洗,再通过上油机上油,干燥后经过收丝机收丝,得到初生纤维,初生纤维经过张力辊进入热处理通道,进行热处理得到高模型纤维,由于得到的初生纤维是含有油剂的,在热处理时,油剂在高温下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化学降解,必然会对纤维强度和模量的提升产生不利影响。该专利热处理时,将初生纤维经过张力辊后直接进入到550-600℃的热处理通道后,得到高模型纤维,最终得到的纤维在强度和模量上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国外成熟的PBO纤维生产工艺相比,得到的PBO纤维强度和模量偏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PBO纤维生产中的热处理工艺不合理,致使得到的纤维强度和模量偏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PBO纤维的热处理改性方法,能够提高PBO纤维的强度和模量。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其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PBO纤维的热处理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A、进入热处理通道

将纺丝得到的PBO纤维控制其含水率为5-45%,然后在惰性氛围下进入分段式热处理通道;所述的分段式热处理通道包括预热段、热处理段和降温段;

B、预热段

将PBO纤维先进入预热段,温度逐渐升高,控制预热段的温度为100-550℃;

C、热处理段

经过预热段的PBO纤维再进入热处理段,控制热处理段的温度为550-630℃;

D、降温段

经过热处理段的PBO纤维最后进入降温段,温度逐渐降低,控制降温段的温度为100-550℃,最后得到热处理改性PBO纤维。

本发明所述的在分段式热处理通道进行热处理改性的过程中,给予PBO纤维的张力为0.5-4cN/dtex,热处理改性过程的时间为4-16s。

上述热处理改性过程是指PBO纤维进入热处理通道后的预热段、热处理段和降温段。

本发明所述的预热段设置有3个温区,所述的热处理段设置有10个温区,所述的降温段设置有3个温区。

本发明所述的预热段的第1温区、第2温区和第3温区的温度控制范围分别为100-300℃、300-400℃和450-550℃。

本发明所述的热处理段的10个温区温度控制范围都为550-63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96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