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支付身份认证方法、认证终端及支付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67473.X | 申请日: | 2015-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0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陈历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16 | 分类号: | G06Q20/16;G06Q20/40;H04B10/11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支付 身份 认证 方法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支付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支付身份认证方法及应用该 方法的认证终端及支付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在智能手机等支付终端和可穿戴设备之间进行移动支付身份认证时, 一般都采用蓝牙、Wi-Fi或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来通信。 然而,这些通信方式功耗相对较大,都是通过电磁波传输,存在辐射影响。可 穿戴设备长期戴在用户身上并且和皮肤接触,应设法将辐射降到最低限度,保 护人体的健康。
可见光通信(VisibleLightCommunication,VLC)是一种新兴的基于可见 光(400THz-790THz)的光无线通信技术,其通过荧光灯或发光二极管等发出的 肉眼看不到的高速明暗闪烁信号来传输信息。可见光通信可以提供短距离、高 安全、无干扰的无线通信连接,与传统的射频通信相比,可见光无线通信不用 申请频谱证,也可以避免电磁波干扰。因此,将可见光通信应用到移动支付的 身份认证中,既能有效控制移动支付过程中造成的电磁辐射、降低功耗,又能 增强身份认证过程的安全性,从而解决现有的移动支付系统存在的高功耗、高 辐射以及安全性较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支付身份认证方法,通过可见光通信建立支付终端与 认证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实现低功耗、低辐射、高安全性的移动支付身份认 证。
另,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所述移动支付身份认证方法的认证终端。
另,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所述移动支付身份认证方法的支付终端。
一种移动支付身份认证方法,包括步骤:
支付终端根据用户的支付指令发起支付认证请求;
所述支付终端通过可见光通信与认证终端建立连接,并将所述支付认证请 求对应的请求信息发送至所述认证终端;
所述认证终端根据所述请求信息,获取与所述支付认证请求对应的身份认 证信息;
所述支付终端从所述认证终端读取所述身份认证信息,并根据所述身份认 证信息完成支付。
其中,所述将所述支付认证请求对应的请求信息发送至所述认证终端,包 括:
所述支付终端将所述请求信息调制成可见光请求信号,发送至所述认证终 端;
所述认证终端接收所述可见光请求信号,并通过解调还原所述请求信息。
其中,所述获取与所述支付认证请求对应的身份认证信息,包括:
所述认证终端读取预设的身份认证信息,并通过生物识别认证所述用户的 身份。
其中,所述通过生物识别认证所述用户的身份,包括:
所述认证终端通过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中至少一项来认证所述 用户的身份是否与所述身份认证信息匹配。
其中,所述支付终端从所述认证终端读取所述身份认证信息,包括:
当所述用户身份与所述身份认证信息匹配时,所述认证终端将所述身份认 证信息调制成可见光认证信号,发送至所述支付终端;
所述支付终端接收所述可见光认证信号,并通过解调还原所述身份认证信 息。
一种认证终端,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通过可见光通信与支付终端建立连接,并接收支付终端发 起的支付认证请求所对应的请求信息;
认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请求信息,获取与所述支付认证请求对应的身份 认证信息;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将所述身份认证信息调制成可见光认证信号,并发 送至所述支付终端。
其中,所述获取与所述支付认证请求对应的身份认证信息,包括:
所述认证单元读取预设的身份认证信息,并通过生物识别认证所述用户的 身份。
其中,所述通过生物识别认证所述用户的身份,包括:
所述认证单元通过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中至少一项来认证所述 用户的身份是否与所述身份认证信息匹配;
当所述用户身份与所述身份认证信息匹配时,所述通信单元将所述身份认 证信息调制成可见光认证信号,并发送至所述支付终端。
一种支付终端,包括:
请求单元,用于根据用户的支付指令,发起支付认证请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74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