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结焦加氢导热油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67189.2 | 申请日: | 2015-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36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胡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迈斯拓新能源润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5/10 | 分类号: | C09K5/1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王芸 |
地址: | 6102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焦 加氢 导热油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结焦加氢导热油,主要由以下成分组成:加氢基础油,胺类抗氧剂、酚类抗氧剂、清净剂、分散剂;其中加氢基础油的含量不少于95%(重量);所述加氢基础油:酸值<0.01 mgKOH/g,残碳<0.01%,闪点>200℃,倾点<‑20℃,运动黏度(40℃):15‑38mm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热载体,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抗结焦特性的加氢导热油,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抗结焦加氢导热油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热载体主要是指用于热量传导的有机介质,其中以导热油应用最为广泛,涵盖石油化工、纺织印染、木材加工、食品制药、造纸等各个行业。导热油又称传热油,正规名称为热载体油(GB/T4016-83),导热油是一种热量的传递介质,由于其具有加热均匀,调温、控温准确,能在低压下产生高温,传热效果好,节能,输送和操作方便等特点。
导热油具有抗热裂化和化学氧化的性能,传热效率好,散热快,热稳定性很好。导热油作为工业传热介质具有以下特点:在几乎常压的条件下,可以获得很高的操作温度。可以大大降低高温加热系统的操作压力和安全要求,提高了系统和设备的可靠性;可以在更宽的温度范围内满足不同温度加热、冷却的工艺需求,或在同一个系统中用同一种导热油同时实现高温加热和低温冷却的工艺要求。可以降低系统和操作的复杂性;省略了水处理系统和设备,提高了系统热效率,减少了设备和管线的维护工作量。在不发生泄漏的条件下,由于导热油系统在低压条件下工作,其操作安全性要高于水和蒸汽系统。
根据导热油的成分及制造工业过程,导热油可以分为合成型导热油、矿物型导热油和半合成导热油。合成导热油是人工化学合成的成分单一纯度较高的导热油。矿物导热油主要是石油精制过程某一馏程产物,其主要成分随基础油的成分不同,一般为长链烷烃和环烷烃的混合物。半合成导热油则是介于以上两者之间的新型导热油品种。
合成导热油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烷基苯型导热油是苯环附有链烷烃支链类型的化合物,属于短支链烷烃基(包括甲基、乙基、异丙基)与苯环结合的产物。(2)烷基萘型导热油是苯环上连接烷烃支链的化合物,其附加侧链的种类及数量决定化合物的性质,适用于240~280℃范围的气相加热系统。(3)烷基联苯型导热油是联苯基环上连接烷基支链一类的化合物,由短链的烷基(乙基、异丙基)与联苯环相结合构成,烷基的种类和数量决定其性质。沸点>330℃,热稳定性亦好,是在300~340℃范围内使用的理想产品。(4)联苯和联苯醚低熔混合物型导热油是联苯和联苯醚低熔混合物,由于苯环上没有与烷烃基侧链连接,故耐热性最佳。由于二苯醚中结合醚物质,长时间高温使用会产生酚类物质,具有低腐蚀性,与水分对碳钢等有一定的腐蚀作用。
虽然加氢导热油对于基础油作了特别的优化调整,使得分子中不饱和键大大减少,导热油对于空气中氧气分子的耐受性能提高。但现有的锅炉系统多为开放系统,导热油循环过程中和空气接触较多,在锅炉运行过程中难免会使导热油同时受到高温和氧化破坏作用。普通的加氢导热油在使用过程中,品质容易快速劣化,形成结焦附着在管道上,常常使用较短的年限就达到报废标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加氢导热油抗氧化、热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抗结焦加氢导热油。该导热油对于氧化的劣化的抵抗性能更佳,不容易产生不良的结焦物,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结焦加氢导热油,主要由以下成分组成:加氢基础油,胺类抗氧剂、酚类抗氧剂、清净剂、分散剂。其中加氢基础油的含量不少于95%(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迈斯拓新能源润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迈斯拓新能源润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71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